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帮助宝贝回家 打拐应从预防开始
内蒙古新闻网  15-03-26 09:2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原标题:帮助宝贝回家打拐应从预防开始

  “我总是梦到我的孩子,她的眼睛像泉水一样清澈,梦见她小时候张开手臂扑向我的样子,梦到她突然有一天回家,看到我惊喜的样子。但是,梦醒了,什么都没有了。”3月25日,孩子失踪后寻找无果,她的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

  近期,既《亲爱的》之后,又一部打拐题材的公益电影《失孤》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打拐这一话题,也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如何让“宝贝回家”?哪些区域易发生儿童走失现象?又将如何预防?3月25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宝贝,我们从未放弃

  近日,昆明铁路警方公布的一则寻找被拐儿童父母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图片上11个孩子的笑脸,天真无邪。因为被拐卖,他们承受了本应不该他们承受的苦难。就如微信上所说,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希望。

  2014年5月11日左右,在海南上学的包头女孩小杜突然和家里失去了联系,虽然调取了监控,询问了同学,但仍然没有任何关于小杜的消息。距离小杜失踪已经过去近1年的时间了,小杜的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正如宝贝回家内蒙古群网友说的那样:“宝贝,我们从未放弃,你只是暂时离开了爸爸妈妈的怀抱,我相信爸爸妈妈的爱会帮你找到回家的路。也会有更多的好心人,带你们回来。”

  2014年11月,历时3个月的时间,包头铁路警方破获了一起跨国拐卖妇女的案件,在解救了14名被拐人员的同时,也摧毁了一个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团伙。

  3月25日,记者在包头市公安局了解到,近几年,包头市在预防和宣传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时根据公安部及内蒙古公安厅的要求,进行了信息采集工作。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后,实现了多地联动的模式。

  城乡接合部多为高发区

  3月4日11点30分左右,见到孩子的姚先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姚先生一家是河南信阳人,3岁的女儿一直和他们在校园路消防队西居住,平时都是靠打工为生。当天,姚先生带着女儿外出买东西,没想到却把女儿丢了。姚先生一家心急如焚,就怕孩子被人领走拐卖了,直到接到昆河派出所的电话后,才放下了心。

  在昆区和平村、北沙梁附近,聚集了大批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其中就有不少是拖儿带女的。因为工资低,很多农民工没钱送孩子上幼儿园,只能让几岁大的孩子自己在路边玩。

  昆河派出所姜兴伟介绍,结合这几年全国被拐儿童案的情况,城乡接合部的儿童成为犯罪嫌疑人眼中的猎物。这些地方人员流动性大,居民混杂,给嫌疑人下手提供了方便。这段时间,孩子走失的案件时有发生,所幸周围居民看到后大多会通知孩子的父母,或将其送到派出所,才没有发生孩子被拐的家庭悲剧。

  莫离视线学会尖叫

  “如果孩子丢失,我们该怎么办?”说起打拐话题,如何预防,如何报警成为不少年轻父母关注的问题。

  为此,姜兴伟表示,不要让孩子离开你的视线是最好的预防办法。而且,不要让孩子独自出门。带孩子外出时,在留意孩子的同时,也要留意身边的人、车;挑选商品时,要让孩子站在身前。同时,教孩子背会家人的电话号码,所在地的住址,及父母的名字是很重要的。另外要教会孩子拨打110电话求助。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尖叫”,遇到人贩子时,孩子的尖叫声能够吸引周围人群的视线,也是孩子获救的办法之一。

  如果家长放学时间赶不上接孩子,一定要给老师打电话,让老师代为照看。或者告知老师代替接孩子人的姓名、特征等信息。

  一旦孩子丢失,家长要先采取自救措施,除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等平台外,要以孩子丢失区域为中心,向四周追寻,还可以到火车站、汽车站寻找。“孩子越小,就要越早报警,并将孩子的详细信息告知警方。”姜兴伟说。

  同时,也建议市民在看到乞讨儿童时,不要给几块钱了事,要注意孩子附近是否有可疑人员,如果发现可疑迹象要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 (首席记者时婷婷)

[责任编辑 魏莉 ]

安全牢记心间
119名残疾人拿到护...
镜头里的女代表委...
赏花灯
敬老红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百鸟飞临黄河滩
钢铁中的艺术品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