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水龙头轻轻拧开,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从水管喷涌而出,达茂旗查干敖包苏木的牧民孟克顿时笑开了花,挤在他身边围观的牧民们也高兴地欢呼起来。“终于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了,以前啊我们都要到千米以外去拉水供人和牲畜喝,吃水很不方便,水也不干净,现在好了,家里有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不用辛苦地跑那么远拉水了。”
“以前外地人来我们这里做客,喝了我们井里的水马上就会出现肚胀和腹泻,足足难受他一整天”,大家把目光转向此时说话的牧民巴图,看着他喝完瓢里刚接的清澈甘甜的自来水,意犹未尽地放下手中的瓢才说到:“我们这里的水含氟量高达7-11毫克,不仅外地人受不了,我们自己也消受不了。集中自来水供应以前,我们这里的饮用水源大多都是大口井或小筒井,井深一般都在5-12米之间,水源条件差,我们牧民又不懂怎么养护水井,再加上夏天发洪水时,井里面的水都浑浊的不能喝了,遇到旱季,井里面的水就更少了。由于我们长期喝这样的井水,好多牧民都患上了骨质疏松、氟牙病、关节肿大的病。现在国家政策好了,不仅给我们装上了自来水,还免费给我们嘎查装上了除氟机,机器一开,我们200多牧民就能喝到像矿泉水一样好喝的水了。”
当地牧民的好心情还要归功于达茂旗重点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2005年达茂旗实施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除百灵庙镇供水工程以外,已在达茂旗77个嘎查村建成313处自来水工程,其中安装大型集中除氟设备5处,安装家用除氟设备39处,全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受益人口为7.8万人,解决了38.1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总投资815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684.8万元,地方自筹2471.2万元。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4%。上级还批复达茂旗2015年项目中又新增国家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15处,投资计划353万元,工程设计日供水量为519吨/日,工程建成后可解决305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可为4万头只牲畜提供水源。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到今年年底将全面解决农村牧区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将实现安全饮水人口全覆盖。
据水务局杨瑞斌副局长介绍:达茂旗地处边疆偏远地区,水质低,氟水区、苦咸水区、季节性缺水区几乎覆盖整个农村牧区,水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7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因而无论从水质、水量、还是饮用方便程度上,都给达茂旗农牧民饮水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2005年达茂旗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全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首先,通过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彻底解决了季节性、工程性缺水的问题,而且在绝大部分地区结束了长期饮用高氟水的历史,直接减少了因饮用高氟水而产生的地方病的发病率,改善和提高了农牧民的健康水平。其次,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后,为农牧民节省了更多时间从事生产活动,加快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的发展,从而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例如石宝镇四号村,在饮水工程实施前,农闲时节村里许多青壮年劳力因为挑水不能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元,村民生活处于贫困。饮水工程建成后,村民再也不用为饮水问题伤脑筋了,每当农闲时节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收入有了明显改善,人均收入增加到了3500元。另外,饮水条件的改善,还提高了牲畜的成活率,提高了牲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让群众告别了吃水难的日子,家家过上了舒心的好日子,有的养花种草,美化生活;有的建了洗澡间,洗上了热水澡;整个农村一片生机盎然,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牧民生活舒心了,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稳定,政府与农牧民的关系更加密切,现在农牧民都能吃上安全水、放心水,他们把饮水安全工程叫做是“民心工程”,个个都竖大拇指!可谓是“清清泉水润民心,吃水不忘挖井人”。(原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