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震后第四天,星期日。天刚蒙蒙亮,巴彦木仁苏木救灾安置点的党员干部们就已经忙碌了起来,有的在清扫安置点的大院、有的在布置为孩子们复课而准备的帐篷学校、有的在烧水做饭……
在安置点的指挥部帐篷里,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党政一把手正在对各工作组组长部署当天的重点工作。上午7点不到,各工作组组长明确了要完成的任务就各自忙活去了,示范区主要负责人走出帐篷,开始巡查安置点的各项工作。此时,安置点的老百姓还在梦乡里。
这个安置点结合当地实际,设置了两个灶,一个是清真灶,一个是部队的流动餐车。记者看到,工作人员为安置点居民准备的早餐有臊子面、蛋炒饭、大米粥等,种类丰富。为了保障饮食安全,安置点的肉类、蔬菜全部都是当天定点采购,不存在过期、变质等情况。在卫生室,示范区党政一把手详细了解药品储备、灾区防疫及人员值班等情况。
巡查完安置点,示范区主要负责人驱车前往这次地震震中地区,看望居住在那里的几户人家。来到巴彦树贵嘎查牧民陈玉宝家,远远就看见搭建好的蓝色救灾安置帐篷。陈玉宝家离震中较近,房屋墙体多处开裂,现已搬到搭建好的帐篷里,生产生活已恢复正常。我们到达时,陈玉宝正在羊圈饲喂春季接的羊羔。示范区主要负责人详细询问了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眼前存在的困难。在震中地区另一户牧民家中,岁花尔老人紧紧握着示范区主要负责人的手,眼中流露出感激之情。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15日下午发生地震时,老人的儿子陪着媳妇儿去吉兰泰镇看病,家中只有岁花尔一人。地震发生后,分管该地区的党员干部在三个小时内就到达老人家中。巴彦木仁苏木副苏木达马保国说:“看到老人惊慌失措地比划着地震时的情形,我们心中也是一酸。我们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查看房屋受损情况。等到老人的儿子、儿媳妇赶回来,我们安顿好了才离开,继续去下一户牧民家察看。”
走访完这几户牧民,大家回到了指挥部,继续忙碌着,为震区孩子们震后的第一堂课做着准备。(记者曹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