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36岁男子捐献器官挽救3人
内蒙古新闻网  15-04-20 15:05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原标题:36岁男子捐献器官挽救3人

  4月15日,包钢医院完成了一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移植手术。捐献者的两个肾脏被顺利移植给两名尿毒症患者,肝脏被分配到北京朝阳医院。这位捐献器官的是一位36岁的男子,他自己离开人世却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这种大爱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按照国家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去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这是包头市今年第二例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移植手术,同时也是包头市首例按规范程序操作完成的器官移植手术。

  目前,两名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正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恢复性治疗。包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致中是该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他告诉记者,捐献者此前因为意外摔倒受伤,家属替其捐献了器官。器官捐献,是指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据了解,依照公民去世后捐献器官相关规定,所有捐献器官必须由国家统一分配。为保证器官移植的成功,肝脏移植必须在器官获取后12小时内进行,而肾脏则必须在24小时内移植。鉴于此情况,国家本着就近、方便原则,对供体捐献器官进行分配。

  刘致中说:“据我所知,包头市目前在包钢医院、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包头市肿瘤医院正在接受肾病透析的患者在六七百人。其中,最少有一半患者需要肾移植,但苦于没有肾源。加之肾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这一缺口会越大。”

  刘致中介绍,包钢医院第一例肾移植手术是1984年施行的,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仍然健康生活。器官移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有效手段,每年可挽救近万国人的生命。如果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器官捐献,必将使更多患者获得移植的机会,让宝贵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国家出台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新规后,今年3月自治区卫计委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肝肾移植中心”,中心下设4家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组织。(记者 杨晓红)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