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像是在做梦。
固阳县下湿壕镇学田会新村张二女住在新居里,仍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以前,一家老小挤在矮小的土坯房里,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现在,风吹不着,雨淋不到,晚上做梦都笑出声哩!”
2014年,他和乡亲们正式告别“蜗居”,迎来崭新生活:红瓦白墙的新楼房,错落掩映在群山之间,平直的水泥路面,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农民的日子正一天天红火起来。
学田会之变,是固阳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固阳县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7万人。由于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按照包头市4300元贫困标准,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9万户、5.13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29%,占全县农村常住人口的73%,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0.2%。
贫困人口基数大,覆盖面广,使得固阳县的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结合自身实际,固阳县坚持精准扶贫“靶向疗法”原则,确立了组织是保证,实情是基础,规划是前提,产业是关键,项目是支撑,资金是保障,村貌是体现,增收是核心,自身是根本的总体思路,探索出一条“摸得清、号得准、行得通、走得稳”的扶贫之路,打响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穷”在深山有远亲
扶贫攻坚,固阳县从最穷、最偏远的地方“攻”起。
一间办公室、一张单人床、一套简单的被褥和炊具,成为了“驻村干部”在村中的主要家当。
从2014年开始,固阳县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全面开展以定村、定责、定效为主要内容的县派干部“三定”帮扶工作,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了104名优秀干部驻村精准帮扶104个行政村的贫困农户。组织32名县级领导“一对二”、2017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一对一”联系帮扶贫困户。与此同时,包头市1名省级领导、6名市级领导、60名县级领导、180名干部及152个单位,集中帮扶固阳县25个自治区级贫困村、35个市级贫困村和44个县级贫困村,形成了“两级部门、三级干部”的全覆盖精准扶贫帮扶机制。
驻村干部到村后,为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深入到贫困村民家中,通过谈心、沟通、指导等方式,详细掌握了精准扶贫的第一手资料。在随后的日子里,研讨会、征求意见会、现场观摩会、驻村干部座谈会,经过一系列的征求意见、分析意见、寻找原因,摸清号准后,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脱贫计划,真正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
一年来,累计落实各类直接帮扶资金367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61个,受益贫困户7000余户,全县6000多户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危房改造、村容整治、产业开发……随着一个个项目相继落地、启动,一个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成了脱贫致富的标杆与样板。
◎没有共同富裕,不算真正富裕
人养地,地不养人,如何助特困地区走出“贫困死角”?
在固阳县,产业扶贫成为最直接、最基础、最广泛、最重要的扶贫措施之一。
春耕时节,走进固阳县西斗铺镇红泥井村三主粮有机莜麦种植基地,一辆辆拖拉机忙忙碌碌,施农家有机肥、播优质莜麦种,这里是没有机器轰鸣的“农业工厂”,这里是能够创造品牌的“土地车间”,这里有名副其实的“农业工人”。
三主粮有机莜麦种植基地是固阳县推进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固阳县从转变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方式入手,由县政府牵头,建立了规范的土地流转方式和程序,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进企打工多渠道获得收益,稳定增加收入。与此同时,发展以种植“一薯、二粮、三油、四杂”为主的种植业链条,稳步推进“四个五十万亩”(50万亩马铃薯、50万亩小麦、玉米、50万亩菜籽、胡麻、油葵、50万亩燕麦、莜麦、豆类和谷类)的种植。发展以养羊为主的养殖业链条,按照因人而异、因需而定、政府引导、自主选择的原则,形成市场有份额、公司有规模、合作有基础、自养有补贴、收入有提高的养殖格局,已经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县已成功流转土地80万亩;占地1200亩的马铃薯综合交易市场已初具规模,马铃薯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达51家,引进万只以上规模养羊企业4家,代种代养、以房换产、特色伴养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正在形成。2014年,有三分之一以上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6%。
保证脱贫不返贫,政策助贫是关键。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固阳县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贫困农户脱贫积极性。制定实施了农牧业奖补政策,对贫困农户发展种养殖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激励。累计发放奖补资金700万元,贫困户新增肉羊和特色养殖4.3万只,新建棚圈1.8万平方米,受益贫困户4800多户。同时,认真落实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贷款政策,在自治区注入1000万元担保金的基础上,县财政增加2000万元担保金和贴息金,放大扶贫贷款规模,给予贫困农户贴息支持。2014年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7亿元,受益贫困户9800多户。
固阳县还将扶贫攻坚与“十个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2014年,在改善农村面貌的同时,全县投资1293万元,完成10845亩土地整理;投资850万元,完成7000亩农业综合开发;投资1900万元,完成2200亩节水灌溉;投资3.2亿元,修建318公里通村公路和村内巷道,使贫困村的生产条件不同程度的有所改善和提升,为贫困村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末端扶贫”与“源头治贫”相结合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那么,如何变贫困为财富呢?
近年来,固阳县把人才扶贫作为一大重点,从“输血救助”到“造血共赢”,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努力构建全员式、全覆盖的智力扶贫体系,为贫困家庭、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摆脱贫困提供致富内力和活力,加快扶贫对象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贫困对象不同,扶贫手段各异。
针对城乡广大贫困人口,固阳县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通过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累计征集创业项目57个,向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创业项目推荐服务。通过搭建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引导创业者投身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2014年新建标准化创业孵化园区4个,并拨付奖励资金60万元,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一站式”服务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支持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创业园已带动就业1116人。同时,结合用工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和半工半培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劳动者从业技能。2014年,共完成创业培训408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49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26万元,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2087人。
针对贫困学子,开展了教育扶贫助学,2014年,为全县新考录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的120名大学生,发放救助金218.5万元。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了600余名上大学困难的学生,确保他们能够上得起学。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摆脱贫困的勇气。
技能扶贫,精神帮困,阻止贫穷世袭,让心灵走出了贫困。正如一名受助贫困生所说:“党和政府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助学金,还教给我们创业本领、人生经验,以及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动力。”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扶贫帮困政策措施,如阳光照暖了贫困地区,照亮了一双双纯朴的眼睛,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曙光。
扶贫攻坚,固阳正铿锵前行……
(高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