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记者在赤峰市社会救助中心了解到,我市把城乡低保对象综合认定、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敬老院养老服务建设等列为重点,狠抓落实,创新突破,强力推进2015年社会救助。
从去年开始,赤峰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试点总结推广以“劳动力系数”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低保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评定办法,组织开展低保对象重新认定工作。通过统一测算标准,综合考虑户籍、年龄、疾病、残疾、赡(抚、扶)养人情况、医药费等合理性支出、听证评议情况等综合因素,准确认定低保对象,有效遏制骗保、错保、关系保、人情保等违规现象。为清晰准确核实救助申请人员经济状况,经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赤峰市搭建完成了赤峰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电子平台,实现了对社会救助申请人员的户籍、车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工商等部门电子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采集,完成了对现有低保数据的清洗核对。2014年,全市核对社会救助对象45.5万人次,修订错误数据信息4万余条,核查住房信息2.37万条,检查出车辆信息6475条、住房公积金信息1450条。通过综合评定和信息核对共清退、调整低保对象3.81万人次,救助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全市筹集和争取敬老院建设资金1535万元,用于旗县区敬老院改扩建和内部设备设施提升改造。为努力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商业医疗保险介入民政医疗救助模式,我市将阿旗、喀旗作为工作试点地区,率先通过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方式开展医疗救助工作。通过统一组织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得到进一步推进。
今年,赤峰市民政局将组织旗县区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对象综合评定工作;继续推进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加强规范敬老院管理,提升供养服务水平。通过积极筹措和加大资金投入,力争打造3-4个高标准敬老院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引导敬老院空余床位向社会老人开放;继续开展商业保险介入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结算和重特大疾病救助,优化医疗救助管理服务流程;在认真总结“救急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临时救助。(记者 张启民 实习生 新吉乐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