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保护长城就是保护历史
内蒙古新闻网  15-04-21 15:11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记者4月19日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2011年5月,我区文物保护人员首次将“生态袋护坡技术”用于包头市青山区境内的赵北长城遗址保护中,工程涉及城墙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治理。经过4年探索,文物保护工作者在保护受损长城的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态袋护坡技术”,已具有良好的适用性。(4月20日《北方新报》)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古迹基金会已把长城列为100个最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但由于一些地方和民众的保护意识淡漠,擅自乱取城墙砖、石、土作建筑材料或他用,对长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承历史文脉,既要让文物留得住,也要让文物活起来。就此来说,我区运用生态袋护坡技术保护长城遗址,实在是善莫大焉。当然,对长城遗址的保护并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可以独力做好的,我们需要机制的创新,需要全民保护意识的觉醒,需要完备有效的保护条例和保护规划。

  要认识到,保护长城,就是保护我们民族的历史。用大中华的文化视野解读长城,有利于长城在国际上的宣传,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从心理上亲近长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护、保护长城的积极性。总之,用夯土和青石垒砌的万里长城,历经岁月风霜的剥蚀,依旧巍然不倒,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更是文明传承的象征。守护好长城,将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完好地递交给后世子孙,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鹰远)

[责任编辑 李珍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