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伦贝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吴险峰:无限风光在险峰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呼伦贝尔市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设备维修中心机加车间主任吴险峰先后获得了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两项殊荣。

  此前,他还获得过“全国煤炭系统技术能手”“自治区金牌工人”等多项荣誉。他拥有8项国家专利,是公司名副其实的创新人才。

  爱琢磨,小点子带来大效益

  吴险峰研发的装车点皮带机提速工程项目,使装车速度由6分钟装一节车厢提高到3分钟一节;他研发的锚杆加工成套设备制造项目,使工作效率提高了7倍;他设计的多功能移动式卧式压力机和大型多功能四柱式卧式压力机项目成功应用于储装中心紧急故障处理工作,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资金100万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就能琢磨出新东西。”吴险峰说。

  1992年,20岁的吴险峰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煤炭学校毕业,成为呼伦贝尔宝日希勒煤矿机械厂的一名技术员。

  当时,宝日希勒煤矿不仅效益差,工作环境也非常艰苦。不到一年,与吴险峰一起分配来的4个学生就有2个调离,可是吴险峰在这个煤矿一干就是23年。

  煤矿机械体积、重量都比较大,有时一个零件就有几百斤。如何保证让大家在操作、维修、拆装中省时省力又安全,一直是吴险峰不断琢磨的问题。他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在本子上,利用空余时间画图、查资料、做试验,先后鼓捣出了工程车辆发动机维修翻转架、变速箱维修翻转支架、大型电机转子拆装器等一批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维修夹具和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工人检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前,煤矿工人拆卸高压电机线圈时,需要十几个人干两到三天时间。利用吴险峰2011年设计制作的液压拆线机,只需2个人半小时即可完成。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没有高压电机线圈拆卸专用设备的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自治区2013年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项目二等奖、神华科技创新项目三等奖。

  不怕难,越是艰险越向前

  “作为煤矿负责技术的干部,就要有一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这是吴险峰为自己立下的誓言。

  2011年大年三十凌晨6点,吴险峰在睡梦中突然接到公司调度电话,储装中心穹顶仓新投入使用的一条皮带机电机出现故障,需要运到机加车间进行检修处理。如果电机不能立即修复,随时可能造成停产。

  吴险峰立刻带着车间技术骨干赶到现场,和储装中心检修人员拆卸电机。由于没有吊装设备,大家用了7个小时才将这台3吨多重的电机拆下来运到机加车间。可是电机轴承座和转子轴因直接摩擦粘在一起,无法拆卸。

  更换新的轴承座公司没有备件,购买新的至少需要1个星期,自己生产又没有合适材料。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吴险峰突然想起车间刚刚设计制作还没有使用过的移动式多功能的小型压力机。

  “能不能先用这台压力机来试一下?”吴险峰向现场的领导建议,领导当场拍板同意。

  吴险峰指挥人员将轴承座和转子一起用天车吊起来,用卧式压力机上的4个拉爪卡住轴承座后,用氧炔焰加热轴承座,同时启动压力机,到晚上11点,轴承座终于被拉了下来。吴险峰和工友们又忙着补焊轴承座、转子轴,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把电机完全修好。回到家,他一头扑倒在床上,一直睡到第二天天亮。

  2010年,公司决定在储装中心快速装车站新建一套车皮降高装置,以实现车皮一次性通过完成煤炭装车、平整和喷淋降尘作业。吴险峰带领团队经过两年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顺利完成任务。2012年,这套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大大缩短了车皮站停时间,增加了公司的外运能力,同时,还避免了因煤炭运输产生的扬尘对铁路沿线造成的煤尘污染,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自动控制,降高效果最好的车皮降高装置。2013年,此项目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项目一等奖、神华集团科技创新项目二等奖。

  勇创新,降本增效促发展

  “搞创新,并非都需要高深的知识和大量的资金,只要我们对经常碰到的技术难题进行针对性学习,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就能搞出名堂。”吴险峰说。

  基于吴险峰做出的积极贡献,2012年,神华宝日希勒能源公司成立了以吴险峰的名字命名的“吴险峰职工创新工作室”,配置了电脑、设计软件等现代化工具。吴险峰如虎添翼,创新的劲头更足了。他把工作室17名成员分成3组,要求每个成员一年至少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参加一到两项技术创新工作。近年来,这个工作室每年至少完成神华集团立项的科技创新项目3项,小改小革10多项,为企业节约和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工作中,吴险峰注重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每次遇到生产任务,他都把大家召集起来,征求意见。遇到不同意见,只要对工作有帮助,他都虚心接受。

  “干工作要靠协作,我们是一个团队,只有大家群策群力、大众创新,才能把活干好!”吴险峰说。

  在车间,吴险峰是一把好手;在生活中,他也处处想着创新。

  每次出门旅行,他发现人们经常带着电脑、手机等电器却没有合适的电源充电,就尝试着设计一种自带发电系统的多用行李箱。

  呼伦贝尔冬季时间长,经常下雪,清扫积雪成了令人头疼的事,他就设计了一种积雪清扫机,可以干净地清除高低不平路面的积雪……

  “我小的时候非常淘气,常常用剪刀把家里的闹钟和收音机拆的乱七八糟,弄坏了家里的许多东西。我母亲当时在外面一看不到我就担心我又弄出什么乱子。没想到长大后,我又干了维修的工作,这可能是对小时候瞎折腾的一种补偿吧。”吴险峰笑着说。(记者 苏永生 

[责任编辑 巴菊媛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