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走进内蒙古五原县塔尔湖镇画匠坷堵村,嫩草的味道芳香,乡间的美景醉人:平坦的水泥路两边,一个个小院整洁美观;绿绿的田垄之间,一排排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看到正在家门口侍弄花草的村民王金海,村支书王瑞成说:“往年他早出去打工了,今年改了主意要在村里创业。”“老家变化太大了,春节回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走错了。”王金海喜笑颜开。
画匠坷堵村是内蒙古自治区4338个已实施改造工程的嘎查村(嘎查:蒙古语“行政村”之意)之一。“再用两年时间,我们要把所有嘎查村全都变个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主任于清理说。
内蒙古地广人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自治区的一项调查显示:288个老区嘎查村未通公路,1879个老区嘎查和村民小组群众饮水不安全,214个村民小组不通电,731个嘎查村没有卫生室,仍有9461户群众住危房……去年年初,自治区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工程涉及面广、资金量大。为此,自治区以规划统筹项目,按照“工程建设在哪里、项目就集中投放在哪里”的原则,将各种项目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有效解决部门项目资金碎片化问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达到“建一个成一个”的效果。
农村牧区情况不同,自治区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在确保基本条件不走样的情况下,立足现实条件改变农村面貌。
一些农牧民思想保守,不接受嘎查村的改造。工作人员就绕开难点,先去改造思想比较统一的嘎查村。有的嘎查村非常偏僻,通电成本非常高。工作人员就积极和供电专业部门研究方案,因地制宜,采用光电、风电等新能源技术,既解决了问题,又节省了开支。一些贫困户没钱参加危旧房改造,自治区结合新政策,让困难户用宅基地、耕地入股,盘活资金,改造危房。
走进准格尔旗沙圪堵镇西营子村,卫生院、文化室、俱乐部一应俱全,26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上,绿树成荫、鲜花点缀。看到一个纸片儿或是一个烟头,戴着红袖章的监督员和志愿者就弯腰捡起,丢进刚建好的垃圾箱。
“大家住的地方,大家来维护。”80岁的冯玉林老人是村里的监督员,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非常爱惜。
如今的嘎查村民,“走水泥路、住安全房、喝干净水”,过上了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整个‘覆盖工程’下来,仅自治区层面就得投入600多亿元。改变农村面貌意义重大,嘎查村是我们行政的基础,基础扎实,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这样阐述“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现实意义。(汪波、丁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