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赤峰市总工会凝聚职工力量共奏发展凯歌
内蒙古新闻网  15-05-04 14:25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着眼民生,切实维权,关爱职工,帮扶救助……全市各级工会组织不断在理论创新上凝聚发展共识,在实践创新上汇聚职工力量,推动我市工会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核心价值引领职工思想,激发团结奋斗正能量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深入宣传劳模事迹,扎实做好劳模和先进人物的挖掘、推荐及评选等工作,引导更多职工群众在各自岗位上比、学、赶、超,展示风采。全市劳模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健全完善了劳模定期体检、疗休养等制度,积极推动落实市级劳动模范退休费比例,市级困难劳模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广大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和投身赤峰经济社会建设的热情更加高涨。共有7人获得全国劳模称号,10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6人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388人获得市级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以后,全市累计建成职工书屋60个,其中全总援建职工书屋14个、自建职工书屋46个。
  ——解难帮困成为贴心会所,实现帮扶救助高效率
  各级工会不断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困难职工提供“一站式”帮扶服务,构建起以旗县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骨干,苏木乡镇、街道社区帮扶站(点)为支撑的帮扶网络。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四季四送”帮扶工作机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0年-2014年,全市各级工会累计发放帮扶救助资金4130万元,慰问困难职工12万人次,实现了对困难企业、困难职工走访慰问的全覆盖。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5年共发放助学资金1150万元,救助贫困职工子女5万人次,其中农牧民工子女1.1万人次。
  ——固本强基夯实组织基础,落实职工之家新要求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通过开展“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年”、争创“百家示范工会”和“模范职工”之家评选等活动,着力加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工会建设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与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代会建制率100%,非公企业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建制率85%。全市基层工会组织从 6566个增加到8125个,增长了24%;工会会员从90.4万人增加到100.4万人,增长了11%,其中,发展农民工会员24.3万人。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3个、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2个、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25个。
  ——竞赛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推动建功立业展风采
  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劳动托起中国梦·‘8337’建新功”竞赛主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重大工程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非公有制企业等为重点领域,扎实开展“行业大比武,职工大练兵”活动,劳动竞赛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2010年至2014年,各级工会共组织开展建筑、金融、卫生、餐饮等行业职工技能大赛110场次,累计参加各类竞赛职工达79万人,全市建会企事业单位开展劳动竞赛和职工覆盖面达到85%;设立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58个,建设自治区级示范性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2个,培养专业技术人员16734人;提升技术等级5129人。
  ——构建机制畅通维权渠道,促进劳动关系新发展
  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以区域性行业性协商为手段,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为载体,推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断深入。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以工资支付、工资增长、加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的,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依法建立健全了各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队伍,推广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参加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的职工累计超过80万人,切实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

[责任编辑 张睿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