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红绿灯下的奉献与坚守
内蒙古新闻网  15-05-04 16:3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记自治区工人先锋号、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新城区大队一中队交通管理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民生工作之一,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新城区大队一中队以争创“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为宗旨,以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最高标准,将交通管理和服务人民相结合,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不仅全力做好疏堵保畅工作,而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增强中队民警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群众感受到服务更温馨,执法更规范,人情味更浓,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该中队辖区面积近三万平方米,有4条主干道,分别为新华大街、呼伦贝尔路、中山东路、昭乌达路;小街巷有32条,7个社区,7所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在支队、大队每年开展的整顿道路交通秩序,全力预防重大交通事故等各项活动中,该中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措施,首先在辖区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和交通安全“五进”活动,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其次,加大执法力度,对辖区内主次干道、大街小巷的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重点对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假牌假证、报废机动车上路及三超车辆依法从重处罚。针对非机动车闯信号、行人不走斑马线等违法行为,该中队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并制作了以“遵章守法”为内容的小红旗,对违法行为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真正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观念。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该中队每一位交通民警牢记的宗旨。2014年2月21日13时许,博南路口两车相撞,两名驾驶人当场相互理论起来,谁也不挪动车。这一幕被执勤的交警其达拉太看到,他迅速过去进行调解处理,两个人都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其达拉太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并给他们讲解了交通安全知识。通过其达拉太的理性、平和、文明的调解处理,使左转车辆驾驶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主动承认错误,最终两人握手言和。为了首府交通的安全畅通和谐,该中队的交警每天都要这样以平和的心态处理着每一起交通纠纷和违章。

  一中队辖区是市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也是市区交通中心环节,这里人多、车多,特殊、勤务和警卫任务多。每年的自治区、呼市两会等重要会议都在该中队辖区召开,为此,中队全体民警团结一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交通警卫任务。中队民警杨昆父亲长期卧床重病,大小便不能自理,但他从不迟到早退,舍小家顾大家,数十年如一日,在基层岗位上站好每一班岗。中队长王利明连续6年放弃年休假,为全中队的各项工作争创一流业绩,曾4次荣立三等功、4次受到市局、支队嘉奖,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不仅如此,一中队全体民警还关心辖区群众,积极扶贫帮困,中队民警在博北岗等岗设立了便民服务点,为过往群众提供便民椅、药品、茶水、打气筒等。2012年初,中队民警通过了解得知辖区乌兰恰特东街社区内有一位77岁的孤寡老人杨振华是军烈属,大家便在中队长的带领下,每年的春节、中秋节都为老人送去米、面、油和钱物,平时则派中队民警帮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指导员李文普带领一中队民警数十年如一日关心帮助智残老人赛吉呼,千方百计为赛吉呼提供帮助,不仅保障他的出行安全,而且让他老有所依。

  正是由于中队民警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多年来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上级部门的表扬,中队曾立集体三等功三次,集体嘉奖五次;1996年被公安部交管局评为“最佳交警岗组”;2003年被自治区公安厅授予“一级交警中队”荣誉称号;2004年被内蒙古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委员会授予创建活动“十年成就奖”;2006年、2014年被自治区评为“青少年维权岗”;2007年被团市委评为“老年维权岗”;2008年至2014年连续7年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评为“青年文明号”;2009年至2012年连续被呼市公安局交管支队评为“先进集体”等;2014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魏莉 ]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校园里的激情那达慕
就等着住新房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