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乌兰浩特市正步入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优化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乌兰浩特市正以自己踏实的举措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红城蓝天不靠“等风来”
4月7日,记者从乌兰浩特市环保局得到一组数据显示:2014年,乌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363天,空气优良率达到99.4%。这是自2008年以来乌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在90%以上。可见,乌市的好天气是一种常态,不必“等风来”。“APEC蓝”“奥林匹克蓝”对乌市的老百姓来说并非奢求。
乌兰浩特市百姓“蓝天下的幸福”,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和多年来市委、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去年,乌市高标准实施了洮儿河景观工程,推进了城市出入口改造提升,实施了主要街路、广场、机关单位及新建小区等重要节点绿化,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了10个重点环保项目,全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乌市计划总投资10.31亿元,实施城市绿化项目31个,新增绿地287.7万平方米,植树造林1.91万亩。
铁腕治理敢于“亮剑”
今年,乌兰浩特市环保攻坚战已全面打响。乌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围绕培育环保理念、排查整治环保问题、加大环保宣传和执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绿色家园的守卫者。”
项目环保审批“一票否决”。虽然近些年乌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严把项目准入关,对污染重、能耗高、影响生态环境重的项目不立项、不引进、不审批。去年乌市共出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查意见79份,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765件,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100%。
加大环境执法和监测力度。乌兰浩特市不断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完成红城水泥技改搬迁,推动乌钢节能改造,消除城区重工业污染源;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大气降水(酸雨)监测、沙尘暴监测等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共获有效数据7639个,出具检验报告104份。值得一提的是,乌市环境监测站在全区沙尘天气监测点监测网运行情况巡检考核中,获得了全区唯一一个满分的好成绩。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
绿水青山守住了,金山银山也悄然来临。在全力推动“生态红城”建设的步伐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融入了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骨髓”,绿色生态已经成为乌市最宝贵的财富、最响亮的品牌。
去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围绕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投入1.5亿元,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入驻企业达到78家,营业收入完成110亿元,成为全盟首个“百亿工业园区”,并被自治区评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今年乌市进一步加大“米、面、油、肉、乳、菜”等绿色有机产品营销宣传力度;支持烟厂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新开发细支烟产品尽快落地生产,力争早日实现卷烟产量30万箱、利税30亿元的“3030”目标;全力保障乌钢稳定运行,加快技术改造和环保升级,谋划异地搬迁改造这一长远目标;支持蒙牛乳业、奥特奇蒙药、白医制药等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驻站记者姜丽艳 通讯员陈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