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喀喇沁旗把扶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
内蒙古新闻网  15-05-14 10:18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喀喇沁旗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继续推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在73个贫困村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为推进扶贫开发提供了组织保障。

  他们不断完善机制,加强资金管理。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扶贫资金“三专一封闭”、项目公告公示等,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杜绝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

  创新社会参与,注重调研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他们通过报刊、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直接投入、经贸互动、技术拉动、就业带动等方式加大帮扶力度。

  以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喀喇沁旗把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实现农民增收脱贫的有效手段,通过订单式培训、企业委培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年轻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到两项农牧业实用技术,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突出抓好村组干部培训。通过会议培训、外出考察等形式,使村组干部视野进一步开阔、思想进一步解放,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针对农村最为薄弱、农民最为急需的技术问题,变过去的“政府配餐”为现在的“群众点菜”,采取旗级技术人员包乡镇、乡镇技术人员包村组的办法,指定地块、责任到人,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确保服务措施与产业发展相衔接,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按照班子凝聚力强、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便于形成优势主导产业的原则,喀喇沁旗投入彩票公益金1000万元,通过公开竞争选村方式,确定了5个乡镇8个革命老区贫困村实施此项目,按群众参与式方法选择确定了舍饲养羊、仔猪繁育、食用菌、高效节水经济林和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

  2015年,喀喇沁旗扶贫工作“三到村三到户”,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围绕落实干部到村到户,组织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根据贫困地区实际和旗政府确定的三大主导产业,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扶持,确保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金融扶贫整合“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2500万元,投入金融扶贫风险抵押金1000万元,跟银信部门合作,实施金融扶贫和“杠杆式”扶贫,撬动金融贷款3.5个亿,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动力,强化贫困人口自身“造血”功能,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彩票公益金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发挥效益。强化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每年安排金融贷款3000万元,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提升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保障农民收益稳定,推动贫困地区依靠产业支撑和龙头带动实现脱贫致富,吸引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就近就地吸纳劳动力,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牢牢把握省级领导联系贫困旗县的有利契机,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壮大产业规模,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步伐。立足实际,围绕贫困区域布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通过实施扶贫项目,强力打造高效种植业、高效畜牧业、高效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地区支柱产业,贫困户的富民产业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保障其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记者李富刘泷)

[责任编辑 魏佩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墒情良好 备耕扎实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