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盟牲畜总头数达到1201万头只。其中,羊存栏1020万只,生猪存栏99万口,肉牛存栏57万头……一组组数据展现出我盟畜牧业蓄势腾飞的强劲脉动。
畜牧业是我盟农村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牧民增加收入、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盟立足资源优势,确立建设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我盟“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四个千”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展畜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畜牧业生产获得大丰收。
变化总是在悄然中发生。与2012年相比,全盟牲畜存栏增加324万头只,增长36.9%;牲畜出栏增加170万头只,增长37%以上,畜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的农牧民,真正享受到了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促发展——政策推动小区带动
用活、用足惠农惠牧政策,养殖小区、合作社促进标准化养殖,促动我盟畜牧业跨越发展驶入“快车道”。
“想致富,就要扩大规模,但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也是我的养殖合作社建设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永进村的刘景堂说。
2013年,刘景堂向政府申请了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场补贴。经审批,政府给予标准化舍饲肉羊养殖场建设补贴、饲草料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解决了他想扩大规模,又缺资金的困境。刘景堂说,自己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好政策的扶持。
利好政策对畜牧业发展产生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几年来,我盟畜牧业良种补贴总额达到9111万元,各类项目争取资金达到6181万元。特别是在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中,列入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名单的养殖场达到了13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覆盖了奶牛、生猪、肉羊、肉牛和肉鸡等5个畜禽品种。政策的推动,促进了我盟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如今,刘景堂已是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还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在他的羊舍里,一只只膘肥体壮的肉羊悠闲觅食,“咩咩”的羊叫声,给安静的庭院增加了几分乐趣。如今,像这样的养殖小区和合作社,在全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一家一户小规模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传统的粗放经营已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现代畜牧业,如何发展?
近年来,我盟积极兴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牧民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几年来,全盟累积新建标准化棚舍500多万平方米,全盟农牧业生产合作社已达2600多个,合作化规模经营已经起步。牲畜规模化养殖达到600万头只以上,规模化比重达到50%以上。
同时,各地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扶贫资金集聚效应,集中捆绑投入,积极推行联合饲养入股分红模式,在全盟涌现出突泉县曙光养殖园区、扎旗太平山畜牧养殖中心等一大批养殖园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打基础——保证饲料强化防疫
建设和秸秆转化双管齐下保证饲料、强化疫病防控,为我盟畜牧业跨越发展打牢基础。
秸秆变废为宝,成为牛羊天然饲料;退化草场得到了改良、鼠虫害得到了防治、优良牧草推动了生态改善……我盟抓好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为畜牧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盟累计完成草原建设总规模2499.7万亩,种植青贮480万亩,青贮饲料达96亿公斤。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面积2829.05万亩,实现了草牧场规范化管理。通过引进和推广优良牧草品种,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提高了优良牧草产量。建立和扶持饲料加工企业,全盟饲料生产已达到年产配混合饲料3万吨,年加工转化粮食及秸秆40亿公斤的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多搞青贮饲料和氨化饲料,全盟有青贮窖、氨化池等秸秆转化设施3.9万座,年加工青贮饲料10亿公斤、氨化饲料10亿公斤,秸秆转化率已达50%,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畜牧业的跨越发展同样离不开可靠的防疫工作来保障。
每到防疫季节,全盟防疫人员便紧急动员起来,走村入户、进牧点访畜群,认真开展防疫工作,为畜牧业发展筑起安全屏障。
近年来,我盟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外来动物疫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工作。全盟每年预防牲畜2000多万头只次,预防家禽2000多万羽次。2014年小反刍兽疫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保证了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全盟无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卫生安全事件发生。
转方式——突出产业化发展抓良种和科技推广
拉长畜牧业产业链条、积极推广良种和适用技术,促进我盟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
2014年10月,内蒙古蒙羊牧业股分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扎旗建设了屠宰场。同时,蒙羊还通过放母收羔、合作育肥等企业扶持政策来让百姓受益。
“蒙羊的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一些。而且全年随时都能收购,不像过去等到固定月份才能卖,白白浪费饲料钱!”前旗巴拉格歹乡永进村的养殖户周洪军说道。
像蒙羊这样的龙头企业入驻兴安,拉长了畜牧业产业链,促进了我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没有产业化,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我盟全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一业为主,率先突破”的发展思路,各旗县市围绕优势产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初步形成了肉牛、奶牛、肉羊、生猪和肉鸡产业化生产新格局。引进了圣羊、康美、雨润和安达牧业等畜产品加工企业,我盟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屠宰生猪200万口、牛羊480万头只、禽5600万只。
扎旗生猪基地和突泉县肉鸡基地异军突起,成为全区生猪产业和养禽业的排头兵;前旗肉羊基地和中旗肉牛基地巩固壮大,养殖规模稳居全区前列。目前,全盟畜禽产业化基地畜禽养殖规模分别达到肉牛57万头、奶牛11万头、肉羊1000万只、生猪80万口、肉鸡4000万只,畜禽产业化生产已经占到全盟畜禽养殖总量的80%以上。
“牲畜改良给我们带来了利益,我们的收入一天比一天高。”说起牲畜改良的好处,很多农牧民发出如此感叹。
牲畜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我盟优化品种结构,按照市场需求,肉羊品种以增重快、产肉多、繁殖性能好的杜泊羊、萨福克羊、道赛特羊等为发展方向,与本地羊杂交生产优质肉羊,选育肉羊品种;奶牛品种全部选用荷斯坦奶牛;肉牛生产则以西门塔尔牛为发展方向,提高良种化率。
通过培育良繁体系、扩大良种覆盖面、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引导良种繁育企业和种畜繁育专业户进入良种推广服务领域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2014年6月末,全盟良种改良种牲畜达到1145.27万头只,较2010年增加462万头只,良种改良种牲畜比重由2010年的82.6%上升到95.3%。
我盟还积极实施科教兴牧战略,搞好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的推广利用,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和经营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盟结合畜牧业项目建设,引进、推广了家畜改良、疫病防治、草原建设、秸秆转化利用等二十多项畜牧业适用增产技术,采取技术人员挂项承包、科技推广工程化建设等形式,切实加强了兽医、改良和草原三大业务工作,提高了畜牧业技术服务水平和畜牧业生产建设质量,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科技含量。
一排排牲畜棚舍交相辉映,一群群牛羊悠闲吃草,一个个现代化加工厂高高耸立,一曲曲嘹亮的牧歌在风中飞扬。到“十二五”期末,全盟畜牧业牲畜总头数要达到1285万头(只);畜产品产量要分别达到肉类40万吨、奶类235万吨、毛绒2.6万吨、蛋类3.6万吨。
我盟正行走在创建畜牧业强盟的康庄大道上……(记者振兴 通讯员包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