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就是尽全力做到力所能及的事
无情的草原大火,吞噬了大片正在返青的草场,也夺走了白海峰这个蒙古族汉子年仅39岁的生命。
在“4·16”草原大火扑火战斗中,以白海峰为代表的扑火队员们,把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保护牧民群众生命财产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用英勇无畏的壮举,诠释着“英雄”二字的真谛。
与白海峰共同战斗的4名负伤队员当天被送往扎赉诺尔矿区总医院,随后又转到当地治疗烧伤最好的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进行全力救治。
人到中年的于占民,由于在扑火战斗中吸入过量浓烟,呼吸道严重灼伤,医院采取切开气管的方式进行治疗。他的呼吸非常急促,说每一句话都强忍着巨大的疼痛,但仍然坚持向我们讲述当天的情形。提及白海峰光荣牺牲时,于占民哽咽了,“冲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我!”他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于占民患有高血压,这个病最怕的就是紧张忙碌、休息不好。然而,自从3月初进入春季防火期后,园区全体职工就进入了24小时全天候待命状态,他的工作压力自然增大。日常工作中,他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退缩过,跟小伙子一样总是冲在最前面。在发现火情的第一时间,于占民带领由园区职工迅速组成的扑火队伍,毅然冲进火海。“等出院了,我还会冲在前线,下次有火情我还会上!”
在敖尔金工业园区,人们对呼伦这个名字也许比较陌生,但一提起“娃娃哥”却无人不晓,这是因为他长着一副可爱的娃娃脸,加上天性乐观的性格,大家便都这么称呼他。“娃娃哥”也是“4·16”扑火战斗中受伤的队员之一。他平时少言寡语,总是默默地做事,不用领导吩咐,脏活累活主动干,从不计较得失。一次,他下乡帮牧民干了一整天的活儿,傍晚回来不顾一身的劳累,又哼着小曲儿给大家下厨做饭,当起了快乐的厨师。
记者问呼伦,你心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他略带腼腆地说:“我理解的所谓英雄,就是尽全力做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朴实的话语,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
“放心不下住院的儿子,在家只会胡思乱想,啥也干不成,所以就每天大早来,进不去也愿意在外边待着,心里踏实。”在医院的病房外,伤员敖木格吉日嘎拉年过六旬的母亲告诉我们,儿子这是第3次因为扑火烧伤住院了。老人虽然表面上很坚强乐观,但从她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母亲的心痛与深深的牵挂。
“一亩都不能差”——敖尔金牧场的牧民经常听到这句出自敖木格吉日嘎拉口中的话。担任敖尔金草原所所长的敖木格吉日嘎拉,是土生土长的巴尔虎汉子,他知道一亩草场对牧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新右旗是自治区实行草原牧区确权承包试点的牧业旗之一,为了保护牧民的合法权益和草牧场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敖木格吉日嘎拉多次召集3个生产队的书记、队长进行培训和宣传,带领工作人员对148家牧户逐一现场定点测量,精确划分出牧民的实际草牧场面积,准确无误地建立档案,直到今年3月份完成牧户信息核实确认工作。整整一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就是为了兑现他的这句“一亩都不能差”。
26岁的自然原本打算和未婚妻在这个“五一”假期去拍婚纱照,然而,这场大火把他的一切计划都打乱了。“你现在啥也别多想,就安心养伤,伤好了我们再去拍婚纱照,我等你。”病房里,未婚妻梦梦一边喂饭一边安慰着扑火受伤的自然。
“这小伙儿是个热心肠,人不错!”说起自然,敖尔金牧场的牧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作为园区民政助理,工作十分繁杂,但他始终任劳任怨,细致耐心地为牧民群众排忧解难。三队牧民乌连成有个残疾弟弟是五保人员,他自己也患有股骨头坏死,被病痛折磨多年,丧失了劳动能力,照顾弟弟的同时还要供一个孩子读书。自然得知他家这种情况后,忙前忙后为乌连成办理了低保,解了这个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今年1月份,福利院又传来好消息:五保人员可申请入住福利院。自然高兴地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乌连成,还亲自帮忙联系,把他的弟弟送进了福利院。
陈英俊是新右旗工业园区敖尔金牧场二队党支部书记。接到火情命令后,他迅速带人把存放在自己家的6台灭火器全部带上,奔赴火场。当时,他的家离火场已经很近,妻子一个人在家守着草垛和棚圈,草场上还散落着羊群。战斗在扑火一线的陈英俊没有选择回家,只是在电话中嘱咐万分焦急的妻子:“你赶快找人帮忙把家中的牲畜转移出去!”
灭火器都被陈英俊带走了,赶来的亲戚朋友束手无策,幸好他的小舅子赶着水车前来救急,挖防火道、赶羊群回圈、打水浇火……等把火势控制住,着火点离他家的草垛子和棚圈仅剩2米距离,而他家的5000亩草场却全部过火。
陈英俊家的草场这是第2次被大火烧毁了。据他妻子叙述,去年此时,也是由于陈英俊领着大伙儿去扑救牧场大火,他们家的草场被无情的大火肆虐。
采访中,参加扑火战斗的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不是英雄,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后,为保护牧民兄弟的生命财产,我们还会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