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退休干部图布巴图和老伴儿陶生查干将80多万元退休金换成了梭梭苗。荒漠中,夫妇俩亲手种植的绿色正在生长绵延。问询他们今后的打算,老人说——
图布巴图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女儿。
5月18日,图布巴图回到了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古日乃嘎查的家。一个朋友见了他,连忙道贺:“恭喜你这回出名了啊——都上北京领奖去了!”笑容在图布巴图黑里透红的脸上绽开,他说:“我也没想到啊,还进了一回人民大会堂呢!”
5月14日,“全国最美家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图布巴图家是其中之一。回到旗里,经不住儿子、女儿们挽留,他在镇里住了一晚,就着急回家了。吃过饭顾不上换衣服,图布巴图就去给他的梭梭浇水。这几天他不在,都是儿子在替他看家、放羊、给梭梭浇水。
图布巴图64岁,连年的风吹日晒,使他看起来略显苍老。妻子陶生查干用颤抖的双手,帮他灌好30桶共计150公斤水。然后看着不足一米六的丈夫,开着沙地摩托车,渐行渐远。每年,图布巴图要给每棵梭梭浇3次水,连续护理3年才放手。他种的梭梭苗成活率在95%以上,是额济纳旗的“治沙造林标兵”。
这里是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异常干旱。图布巴图在家乡工作的20年,亲历了沙尘暴肆虐,古日乃湖外绿洲缩小,生态环境恶化。2002年,他从乡长位置上提前退休,拉起一道10多公里长的围栏,围封2000多亩荒漠,带着妻子一同走上造林治沙之路。
夫妇俩省吃俭用,拿出所有积蓄买树苗。春天多风,他们把梭梭苗泡在水里,等风势一减弱,便抢时间栽种。手上缠着胶布,累得腰酸背痛。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沙漠中气温高达45℃,他们趁着早晨、傍晚,一趟趟地拉水,浇灌。
妻子陶生查干是退休教师,是图布巴图的贤内助。2011年,陶生查干脑出血,再也干不了重活儿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丈夫。“她说不了话,但是我一出去,她就帮着往塑料桶里灌水——她对我的支持,都在不言中。”图布巴图说。4年来,图布巴图一边忙着继续他的治沙事业,一边悉心照顾妻子。“这几年,做饭、洗衣服都是我干。这么多年,我们从没吵过架。”
前年旱情严重,为了打机电井,从没向亲朋好友借过钱的图布巴图,跟亲戚借了3万元钱。很多人不理解,但陶生查干并没有埋怨丈夫。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牧民自觉加入到了绿化治沙的队伍中。
这么多年,图布巴图夫妇已累计投入80多万元,围封荒漠的绿化率达80%以上。在绿化造林的同时,他们还不断尝试改良肉苁蓉人工嫁接技术,为牧民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目前,当地牧民通过种梭梭嫁接肉苁蓉,每户年均纯收入达4万元。
夫妻和睦,儿女孝顺,图布巴图很知足。“3个孩子都很踏实,都在旗里工作,不用我操心,我的责任就是守护好家园。”老两口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衣布鞋。孩子们心疼父母,经常跑近300公里的路回去看望。“时常捎点肉和菜,他们自己也不怎么买。有时给他们买些新衣服,他们还总说衣服够穿。”图布巴图的女婿阿拉腾·根登说着,无奈地笑了。在孩子们看来,性格开朗、喜欢跟他们谈天说地讲历史的父亲,有时又很任性!
眼看着小苗渐渐长成两三米高的大灌木,广袤的荒漠一点点披上绿衣,图布巴图觉得那是最幸福的事儿。“我岳父认为,只有牧区才是真正的家。”阿拉腾·根登说,“他们做的,我们都理解。父母喜欢做的事儿,我们坚决支持!” (记者陈春艳)(本文图片由额济纳旗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