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落马的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曾是全国知名的“明星”官员。仇和的头上之所以能罩上这样一个光环,是因为他被打上了“改革强人”的标签。然而,纵观这位“改革强人”的所作所为,往往并不如他的那句名言:“为公才改革,为私谁改革?”而是正好相反:一是为其仕途升迁捞取政绩资本,二是为自己和身边小圈子里的人谋取私利。
仇和在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卖学校、卖医院,被当地干部群众概括为“一卖到底”。他集人权财权于一身,不经组织研究,随意调配干部,随意定发展方向。当有人提出质疑时,他却说:“我不强求你们统一思想,我看准了的事,就要干。”他在任昆明市委书记时又说:“只要50%同意,就干了;如果80%觉得可以,就没有干的必要了。”很明显在他那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宗旨意识,已被丢得无影无踪。他在工作中从不考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而是好走极端,专横蛮干。他在江苏某市主政时,在城市化改革中强拆强建,被当地人形容为“铲车、吊车开路,公检法加居委会干部齐上”的“拆迁书记”。他说:“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我仇和没看到。”蛮横之状可见一斑。他在主政江苏两个市时,把一些重大开发项目都交给一个开发商,而主政昆明时,又把一个大的园区项目交给这个老搭档开发……
仇和被调查后,有研究者发问:为什么像仇和这样嘴上说“为公才改革”“想对老百姓好”的干部,却经常侵犯群众利益,还能在举报和反对声中一路高升?仇和自己也说:“我被一路举报,仕途却一路惊喜”。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他打着“改革”标签,得了个“有个性、有胆识、敢作敢为”的名声。在“法无禁止即可为”“要宽容善待敢于改革而犯错误的干部”的大氛围下,如仇和一样的一些贪腐官员便无所顾忌,借改革以营私,用权力寻租,越来越任性,特别是在他们担任一把手时更是如此。所以,有人在分析仇和的人生经历和升迁路径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担任正职时就折腾,担任副职时就消停”。
其实,打着“改革”标签、借改革以营私却又一路升迁的干部又何止仇和一个,一些已被查处和宣判的大小贪官几乎无不如此。周永康是这样,徐才厚是这样,刘志军也是这样……诚如中纪委有人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所指出:“从实际情况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有很多发生在担任下级一把手期间,有的省已查处的领导干部中,半数以上属于带病提拔。”
我们党倡导的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举措,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但在一些贪腐官员那里,“改革”标签却成了他们营私舞弊和升官发财的护身符。这再一次说明,一个政党或党的干部,是立党为公,还是为私;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还是代表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和周围那个小圈子服务,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马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