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沾泥水,上学不用交费,闲了村里看书,看病还挺实惠。”在元宝山区元宝山镇,农民传唱的“实惠”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这项工程为元宝山镇的农民撑起幸福伞,让该镇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元宝山镇下辖16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总面积314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镇域内驻有元宝山露天煤矿、元宝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该镇是全国重点镇、国家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镇。较好的工业经济基础、已具规模的小城镇和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健康有序推进提供了基础保证。去年以来,该镇投资3845万元实施了56个工程项目,打响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攻坚战。
当提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变化时,该镇村民们的话匣子打开了。建昌营村三组村民谢树凡说:“我们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有机菜,走的是柏油路,入的是新农合,现在可知足了。”
去年初,该镇立足全镇实际,明确提出了“四点三线一片”的重点整治思路, “四点”指南荒、四合、建昌营、长胜四个示范点,“三线”指赤元、平元、赤平三条干线公路沿线,“一片”指王家店、刘家店、八家等城乡结合部片区。
四合村在元宝山城区建设了面积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建住宅楼20栋,搬迁村民414户,使全村村民整体迁入城区。
南荒村投资3亿元对300户破旧房屋实施整体搬迁,一期已建设完成130户平房、6栋楼房,近期就能入住。南荒村四组村民王洪伟说:“我们村的新房子独门独院,小区里超市、诊所都有,住着可好了。”
通过穿点成线、集中成片、典型示范,形成全镇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一年来,全镇16个村共实施了56个工程项目,总投资3845万元,完成了350户危房改造,实施了1354人的安全饮水工程、村组街巷硬化41.6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0.2公里、广播电视户户通271户,新建幼儿园1所、卫生室2所、村组文化活动室8个、便民超市6个。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长胜村村民张亚生说:“如今村里有卫生室,有个小病,不需要走多远路就能医治了,药费还便宜。”
今年,元宝山镇“十个全覆盖”工程主要围绕“一片一线”展开。重点抓好精品示范区建设,将长胜村、南荒村、南庙村、建昌营村、四合村打造成精品示范区,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率先高标准完成三年规划任务。围绕赤元公路沿线,从马架子村至邵家湾大桥,将沿线重点区域的绿化、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打造美丽、绿色、文明通道。(驻站记者王玉清 通讯员乔颖郭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