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和浩特驾考一卡通遇冷 好政策遭遇落地难
内蒙古新闻网  15-05-31 12:00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5月1号开始,呼和浩特市在全国率先实施驾考一卡通,持一卡通的学员就可以在任何一所驾校练车,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在哪个驾校报名就必须在那练车,而且还能先练车后付费,方便多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项新政实施一个月以来,效果却不是很好,好政策为何遭到冷遇?

  一卡通实施一个月鲜有人问津

  呼和浩特市报考驾校一卡通已经实施近一个月了,那么学员办理的情况怎么样了?记者走访了几家驾校,普遍反应是没什么人办理一卡通。

  驾校工作人员:这个好像是不是太乐观,目前为止我们就报一个。

  2015年5月1号,号称全国首创的驾考一卡通率先在呼和浩特市全面推开,学员在一所驾校报名后,只需缴纳基本的报名费和科一理论的培训费,之后就可以凭借计时培训卡一卡通,在全市任一所自己中意的驾校练习科目二和科目三,按小时收费,不满意可以再选择其他驾校练车。同时相关部门也向社会公布了收费标准,考试费500元,理论课时费每小时六元,实际操作费每小时75元。

  呼和浩特市运管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处业务室主任杜永强:一卡通的推行,主要考虑到以下三部分,主要为了方便学员,可以自由选择驾校,第二主要是能解决教练员的吃拿卡要,第三个主要是能提高这个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

  凭借一卡通,驾校不能再一笑到底,追求利益吃拿卡要,学员们拥有了主动权,这本是好事。然而,据记者调查,目前呼和浩特市有103所驾校,每年培训的学员有10到15万人次,然而,驾考一卡通在实施一个月后,开始使用的学员仅有七十多名,这难免显得有点不合情理。

  算一算比一比一卡通里藏玄机

  记者以学员的身份要办理一卡通,随机暗访了几家驾校。

  驾校工作人员:你就不要找那一卡通了,一卡通根本实施不了。

  驾校工作人员:根本实施不了,根本不合算。

  记者在调查环节中发现,这些驾校在介绍驾校一卡通时,对一卡通的收费,他们是各有各的算法。比如一家驾校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出的钱是5945元,这要比在驾校的一次收费高了不少。

  驾校工作人员:75乘以48小时你自己算吧,你再加上刚开始报名的1800,场地费、体检费,算下来多少了。

  而记者按照之前公示的一卡通标准算了一笔账,按理论课时三十个学时每小时六元计算,费用是一百八十元,按科目二科目三实际操作训练四十八个课时每小时七十五元计算,费用是三千六百元,加上考试费五百元,算下来是4280元,那么显而易见这位驾校负责人算出来的数字,要比按官方公式算出来的数字要高,不止如此,有些驾校的算法也是另有玄机。

  驾校工作人员:不挂科的情况下是这个算法,如果挂科另外一个价钱。

  而且在驾校还会告诉学员,办理一卡通的各种弊端。

  驾校工作人员:你练不练我不管你,因为你不是我的学员。”

  驾校工作人员:你这种报,考科二科三,你操作一下,你没有驾校,你靠谁去。

  驾校不买账现金流是关键

  这么看来,驾校似乎对一卡通不太买账,靶场驾校负责人胡明智也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胡明智:对于驾校来说还是希望学员把钱一次性到位,对于驾校经济运作,应该是更好。就说你服务差点儿,学员也不至于走,所以说好多驾校对这个事情也不是说太支持。

  原来秘密在这,驾校之所以排斥驾考一卡通,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现金流掐断,办个驾校几百万的成本,如果靠教一个小时赚一个小时的钱,很多驾校会坚持不下去。

  驾校注重现金流不愿意,教练也不愿意带不稳定的学员,这就直接导致了学员们的顾虑,本身找驾校找教练就是辛苦活,如果选择了驾校一卡通,他们担心的是会不会遭到驾校和教练的排斥。

  学员:考虑我们不是本校学员,可能不好好教我们。

  学员:一卡通就是那个价格不会优惠,单报一个驾校都有优惠活动。

  靶场驾校负责人胡明智:这里头有没有弊病呢?肯定有,这是个新事物。

  呼和浩特市驾驶员培训协会秘书长温爱成分析了驾校一卡通实施遇冷的原因就是驾校的不支持。

  温爱成: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实行一卡通这件事,对于驾驶人不了解,驾校应该了解,驾校是你来报名,你选一卡通也行,你不选一卡通,我按过去一次性收费模式来收取培训费。

  由此看来,呼和浩特驾考一卡通这个好政策要想真正落实好,还需要在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充分考虑到驾校、教练员和学车者的人三方利益的综合平衡。(记者郑颖王荣赞丹包丽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