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内蒙古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接地气”要去粉饰
 

  原标题:“接地气”要去粉饰

  梁新

  近年来,“接地气”一词使用频率很高,大多数领导干部也切切实实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仅接了“地气”,而且也转变了作风。

  地气之说,源自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受地心吸引力影响,人靠近大地才会有“脚踏实地”的感觉,才会有安全感。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接地气”就是置身群众这块“土壤”,置身于群众之中,获取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接地气”贵在身心俱入,拉近与群众的感情联系,在深入、深情、深度上下真功夫、下大功夫。

  “接地气”有一个真接、假接的问题。真接地气者“到群众中去”,假接地气者也“到群众中去”,不同的是,真接地气者是到问题多、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假接地气者是到没有问题、没有矛盾、一团和气的地方去。真接地气者“到群众中去”,是为了了解基层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群众需要,为群众解决问题;假接地气者“到群众中去”,是为了引起上级和媒体关注,掀起轰动效应,在所谓的“接地气”中轻松捞取政绩。因此,“接地气”要去粉饰,不打扮,不化妆,直奔矛盾问题。这是领导干部“接地气”的要求,也是群众对各级领导干部“接地气”的期待。

  有的领导深入基层却不深入群众,听汇报作演讲,就是不进百姓家门,群众戏称这样的“接地气”是“白天出风头、晚上上镜头”。群众对“作秀”的“接地气”最反感。

  “接地气”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丁点水分,不然,就会让群众寒心,失去群众信任。“接地气”就是要切实关心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接地气”就是要多到田间地头走走,多去农家庭院和蒙古包看看,多倾听农牧民群众、工厂车间工人声音,多收集百姓建议,多解决群众困难,把党的惠民政策用足用好,把实惠送给群众,让群众受益。“接地气”须增强行动自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工作力量下沉,重心前移,实现“接地气”制度化、常态化。

[责任编辑 魏佩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