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包头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入选遗产名录
内蒙古新闻网  15-06-02 16:18 打印本页 来源: 包头日报  
 

  近日,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正式公布,由包头市档案馆申报的“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入选该名录,这是包头市第一个获批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全国共有29件档案文献入选。

  “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形成于清康熙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695-1948年),是清政府与五当召寺庙之间的往来文书,共计1000余件,内容涉及包括五当召在内的包头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的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等各个领域。包括:清朝理藩院、绥远城将军衙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萨拉齐等诸厅,民国时间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绥远省政府及周边各盟旗王公、台吉等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有关五当召往来的文书;清朝末及建国前在五当召膳召地内开垦、开矿、置办产业及由此引发的纠纷等文件;五当召清朝、民国时期地形图、管辖区域图;记载周边各盟旗信徒所捐赠银两、实物等。

  “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系统、最完整、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时间跨越最长的寺庙档案,填补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发展的历史档案资料空白,同时,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中记述了很多历史上的蒙古文地名,对内蒙古及包头市的地名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次“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的入选,结束了包头无档案文献遗产的历史。

  《包头日报》(2015年6月2日) 02版  记者赵遐

[责任编辑 张睿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