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企业脉动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雀巢参加2015食品安全展展示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优势
内蒙古新闻网  15-06-11 16:41 打印本页 来源:  
 

  6月11日,雀巢公司参加了为期三天、主题为“民生、责任、创新”的2015(第三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该展作为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重要活动是在国务院食安办的指导下,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食品安全产业链上的名企盛会。

  雀巢展览凸显了从农场到餐桌整个产品供应链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优势。雀巢公司通过对农场、原料、生产、供应商、经销商等供应链条的有效调控,建立了完备的食品生产体系,在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前提下,通过优质的食品为消费者带来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同时,雀巢食品安全研究院和为“阳光动力”太阳能飞行员研制的营养计划也首次亮相展会。

  品质监管自农场开始

  长期以来,雀巢一直与农民进行合作,帮助他们提高产品质量,并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方式从事农业实践。在中国,这一模式使雀巢建立起一个与奶农和咖农长久并相互依赖的关系,雀巢为他们提供大量免费的培训和资金援助。目前,雀巢也在探索将这一模式运用在与鸡肉、蛋和花生有关的原材料,相关调查已于2013年开始。质量监管体系不仅保证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原材料,也使得农民们得以获得保护并增加其收益。从而帮助整个农村社区提高生活水平。

  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于2014年10月在黑龙江哈尔滨落成,该中心包括一个培训中心和三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场。通过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奶牛养殖各领域的领袖企业合作,此中心能够为全国的奶业从业人员提供世界一流的最佳、独特培训和农场实践。为支持和促进中国奶牛养殖业的转型和现代化,为提高奶制品品质做出巨大的努力。

  在咖啡产业,雀巢正在普洱工业园区积极兴建“雀巢咖啡中心”大型项目,有望在2015-2016年咖啡采购季投入使用。该项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雀巢咖啡种植培训中心和生咖啡豆检验室,将为咖农、农学家和咖啡专业人士提供培训,成为中国同类机构中规模最大的咖啡培训基地;另一部分为现代化仓储设施。中心建成后将大大提升为咖农和咖啡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的能力。

  强大的雀巢质量管理体系

  雀巢拥有一个非常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全公司从事质量保证的工作人员有8000多人,仅大中华区就有将近400多人。除了庞大的质量管理团队,我们还建立了“雀巢质量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是对应ISO 9000和ISO 20002等国际标准,针对食品行业特点而制定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的雀巢工厂都要遵循这一体系。针对食品安全方面,我们还建立了“雀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一体系通过对厂房设计、良好生产规范、生产设备、工作人员卫生操作、原料进货控制、销售环节管控等多方面的管控,保证产品的安全。

  雀巢在华建立食品安全研究院

  雀巢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每天,雀巢的实验室都要进行20多万次的相关检测,为确保雀巢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2014年,雀巢集团又在北京成立了一家食品安全研究院,与雀巢集团的25个质量保证中心网络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其在华的食品安全研究工作。该研究院与相关机构紧密合作,致力于为食品安全政策和标准奠定科学基础。具体包括食品安全问题早期管理,以及与本地高校、研究所和相关机构就食品安全问题展开合作。雀巢研究院还为促进科学交流,帮助开展食品安全培训项目。

  食品安全高科技助力“阳光动力”太阳能飞机

  在过去的四年里,由八位雀巢研究中心专家组成的核心团队针对“阳光动力”太阳能飞机飞行条件以及飞行员的个人需求,制定了一套独特的营养计划,以保障飞行的顺利进行。该计划包括一系列可以承受极端温度、气候条件和高度变化,同时又能提供所需营养的食物和零食。每天供应的饮食多达11种,包括牛奶、雀巢咖啡和高蛋白营养饮品等。雀巢研发了一项食品安全的新技术,确保食物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能够保存3个月。该项目为这一人类开创性的环球旅行提供了保障,同时彰显了雀巢强大的科研水平。

[责任编辑 安华祎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