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特色餐饮的异军突起
经过3年,餐饮企业的转型“大招”绝非仅仅是面向大众,提升服务品质那么简单。
中国烹饪协会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餐饮产业组织现在已经呈现小店面大后台、小产品大市场、小群体大众化的“三小三大”新特征。一些餐饮企业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一些企业利用多元化多品牌运作,不断开辟市场。其中,快时尚餐饮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例子。
与高端餐饮的颓势相比,随着购物中心不断增加餐饮业态占比,中低档特色餐饮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也成就了一批新兴特色餐饮品牌。
根据报告,超过四成的受访者会在购物、娱乐的同时决定就近用餐,休闲娱乐已呈现逐渐一体化的趋势。
“像呼和浩特的摩尔城,一共12层,从7层开始,几乎均是餐饮娱乐业态,类似富朗港式、老上居这样的时尚餐厅,环境好,价格不贵,一般和朋友聚会,都会选择在类似的商业综合体。”李文泽表示。
这些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快时尚餐饮,以其独特的风格,适中的价位,深受消费者追捧。同时,这些年轻的品牌在运营上也更加与时俱进,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即使在平时也常见排长龙的盛况。
业内人士表示,在“互联网+”时代,餐饮企业一方面要重视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兴起,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餐饮行业运营经验的紧密结合,努力挖掘餐饮与文化、社交、情感层面的衔接点。
“我有时会将印象深刻的餐饮消费体验挂到网上与他人分享。如果发生餐饮消费争议,也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下。”常常使用团购网站购餐的呼和浩特市民李楠说。
“年轻人更喜欢分享就餐感受,优缺点都会被互联网迅速放大,消费者的感受将决定市场走向。”李岩松分析称。
与此同时,如今传统的餐饮业正快速迈向电商互联网时代,
“随着O2O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大,网络外卖订餐成为一个前景极其广阔的巨大市场。”美团外卖的工作人员表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在线用户规模接近2亿,市场规模达到943.7亿,相比2013年增长51.5%
有分析人士称,餐饮市场已经更多程度地开始偏向轻模式、“小而美”的高流转或高毛利的品类,如火锅、面包甜点、自助餐、快餐等。
“餐饮业在发展过程中,大众化、个性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特点且常态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与互联网联手合作,带动资本的投入,这样可以使餐饮行业有充足的后劲。”李岩松认为。
未来:转型仍然在继续
新风尚、新常态下,餐饮业向大众化、特色化、产业化和信息化转型似乎已经成为尽快实现新盈利模式的有效途径。
在一份内蒙古自治区饭店与餐饮协会提供的文件中显示,2014年全国餐饮行业收入27860亿元,同比增长9.7%,结束了连续3年增速下滑的颓势,限上餐饮也处于扭亏为盈的转折。从我区情况看,全年实际营业额813.7亿元,比2013年增加82.5亿元,增长11.3%,其中,限上餐饮企业收入为116.3亿元,比2013下降2.9%;而限下餐饮业全年实际营业额697.4亿元,同比增长达14.1%。
不难看出,大众化餐饮以中流砥柱的姿态展现出市场需求强劲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内蒙古餐饮与饭店行业经济总量排名各省市第10位,人均消费全国第2位,进入“千亿俱乐部”的行列。
内蒙古商务厅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副处长田雁介绍,餐饮与饭店经过调整与转型,行业总体发展速度适应新常态,大众餐饮成为消费主体。同时,餐饮与饭店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作用下,从营销、渠道、转播、支付、消费者体验各个环节重新定义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出现加速融合的新气象。新技术、互联网、平台化、资本力量、品牌创新正在成为新的驱动力。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餐饮酒店品牌企业,如小肥羊、西贝等。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与自治区的特色文化和绿色食材优势相比,我区餐饮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大企业、大集团少,产业集中度较低,今后要加速走跨界融合、抱团壮大的必然之路。在牛羊肉、马铃薯、杂粮、林业资源的食材产业链上,还应该出现更多有特色的美食品牌。”李岩松说。
值得庆幸的是,自治区餐饮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被迫寻求转型,尤其是高端餐饮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的成效初显,进入了企稳回升的“新常态”。自治区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区餐饮业收入实现348.3亿元,同比增长11%。
不过在业界眼中,餐饮业的转型之路似乎还有很远要走。
“餐饮酒店业创新转型的路刚刚开始,重构餐饮酒店业的生态圈也在进行中,朝阳产业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郎立新认为,在新常态下,餐饮与饭店业只有回归理性、回归市场、发展符合大众消费的经营模式,才能获得长足发展。(记者 红艳 杨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