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红色故土行 活力内蒙古 > 亮丽风景线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趟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让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做好“地”的文章

  “粮食是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不能掉以轻心。”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说。

  新常态下,做好“地”的文章,最关键的是稳定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过去的10年,内蒙古粮食生产的弧线始终上扬。

  2014年,我区在部分地区旱灾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区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粮食总产达到550.6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

  “十一连丰”令人自豪,但压力也如影随形。

  据测算,与2003年比,粮食产量增加了278.4亿斤,增长了102.2%,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38.6%。

  专家分析,全区水浇地面积已经逼近6000万亩发展潜力上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受限,从面积上寻找优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况且农民多年来养成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习惯,降低了耕地质量的同时,增产作用越来越有限。

  杨巨才向记者展示收获的大马铃薯。当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岔口乡大土城村,一家马铃薯种植与育种公司的种植基地内,基地负责人杨巨才正在展示他刚收获上来的“最大马铃薯”。经过称重,今年收获的这两颗马铃薯分别重1.9公斤和1.8公斤。杨巨才说,今年内蒙古地区虽受干旱少雨的影响,但是他负责的2000亩马铃薯仍然能保证3.8吨每亩的产量,这都是得益于大规模种植与集约化的管理模式。

  不提升土地产出率,保障粮食安全就是一句空话。

  “我区粮食亩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公斤左右,提高单产有潜力。”在郭健看来,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科技是提高单产最重要的法宝。

  说起科技促进增收,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丰元庆村农民崔宝山十分开心: “以前种玉米采取的是均垄种植的方法,一亩地4000株就种得满满的,而现在采用大小垄种植,株数能达到5500株,算下来每亩增收500斤,至少能增收400多元。”

  受益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镇海苏沟村农民李祥同样有着增收的喜悦。有了这项技术的保护,2014年,他的12亩旱地玉米遭遇旱情之后,亩产达到1600斤,亩均增产600斤。

  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勒嘎查村民吴那日那家玉米收获的头一天,怀抱籽粒饱满金黄色的大玉米,吴那日那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他说:“如果不是用了膜下滴灌,象今年这样的旱情,我这120亩玉米不会长的这么好!估计亩产在2000斤以上,按2000斤计算,今年要比去年多收5万斤。

  依托节水增粮行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重点项目,我区树立资源节约和环保优先的绿色生产理念,重点组装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地、控药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开发秸秆综合利用和残膜回收利用技术,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有力地推进了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提升了耕地质量。

  只要一听到秸秆还田技术,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前胜利嘎查农民唐树林就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玉米收割后,直接粉碎秸秆再喷洒秸秆腐熟剂还田,等于来年开春多浇一遍水,一亩地多上一方农家肥,地力增了,产量增了,每亩地能产2000斤苞米。

  来自自治区土肥站的消息称,今年我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以上,配方肥推广4000万亩以上,秸秆粉碎还田100万亩和水肥一体化技术150万亩。为了减少化肥用量,全区还要打造10个千亩控肥增效示范区,力促化肥用量零增长。

  除此外,为了挖掘增产潜力,我区积极推进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和粮食增产模式攻关。2014年,全区415个国家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总增产粮食18.6亿斤,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面积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为我区粮食连年稳定增产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