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显亮老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这是老人近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
情到深处显大爱
1999年,刘显亮以一手过硬的园艺技术在国华准电公司谋得了一个花圃园地管理的工作。一干就是13年,在这4700多个日子里,他年复一年地春播、夏锄、秋收、冬藏,栽花育苗、修枝打杈,风吹日晒、雨淋霜冻,从来没有假期,从未体验过休闲的时光,数不清磨圆了多少把锄头,也数不清穿烂了多少身公司发的工装。退休工资2000多元,加上打工挣的1000多元,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但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边挣边捐,几近裸捐”已经成为刘显亮的生活常态。
也许,在刘显亮看来,帮助别人是天经地义的。“做人应该有价值的,做不了大贡献,但能做小贡献。”再平凡不过的一句话却成了他的座右铭,促使他一如当初地坚守着内心的那份善良与纯真,爱得无界无求而执著深沉.
“小时候因为家贫只念了5年书,后来,为了供3个儿子上学,四处向人借钱。从苦中熬出来的人,知道娃娃上不起学的滋味。现在,我有能力帮助他们了,看到那些穷娃娃圆了梦,我高兴啊!”这是刘显亮给出的最朴实无华的答案。情深意切,才有爱的付出。
然而,别看刘老对孩子们大方,对自己却十分吝啬。他曾资助过的赵美丽说,一次她去拜访老人,正赶上两位老人吵架,刘老生气地说:“两棵白菜几颗西红柿你就花了将近20元钱?你知道这20块钱够一个穷娃娃吃几天饭不?”
正是这位为了20元和妻子吵架的老人,捐助贫困孩子的资金却高达20余万元,这些孩子是刘显亮或从报纸上看到,或从亲戚朋友中获悉的。从身残志坚的聋哑儿童到离异家庭的单亲娃娃,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到周边的清水河、托县再到四川、山东、宁夏等外省市。这些孩子一个又一个走进小学、中学、大学,他们有的成了企业家、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解放军军官。然而,直到现在,一些人都不知道资助他们的恩人是刘显亮老人。
可他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几乎就没买过几件像样的衣服,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身工装、一双旧帆布鞋再加一辆已经看不清底色的小电动车,到现在都住在1985年单位分的5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水泥地坑坑洼洼,家具破破烂烂,老人却舍不得花钱拾掇一下。就连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本该乐享清福的老伴也要跟他一起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