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有看头
 

  原标题: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有看头

金秋时节,宁夏的葡萄熟了,工人正在种植园里采摘酿酒葡萄。记者章奎摄

     

  金秋时节,塞上江南宁夏的葡萄熟了,大大小小的酒庄也忙开了。9月下旬,49家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的60多名记者齐聚贺兰山下,围绕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建设,开展大型采访活动。

  第一站是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欧式的建筑群坐落在银川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1300亩。酒庄由烟台张裕公司投资6亿元兴建,是一个集葡萄种植、高档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文化展示、葡萄酒品鉴、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高档综合型庄园。酒庄内占地900余亩的观光葡萄公园留住了记者的脚步,在秋日的阳光下,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十分诱人。

  在长城云漠酒庄,记者遇到了瑞典酿酒师Slavina,她是和其他50多名世界各地的酿酒师来参加贺兰山东麓酿酒师邀请赛的。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除了酿酒师邀请赛,还有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学术会议、中法葡萄酒设备技术展等,当地政府牵线搭桥的一个个大动作让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声名远播。

  如今的贺兰山东麓,确实有底气扬名。这里已崛起大大小小酒庄72家,还有58家正在建设,其中不乏保乐力加、轩尼诗等海外名企。截至2014年,宁夏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9万亩,其中酿酒葡萄51万亩,产量20万吨,葡萄酒综合产值达65亿元,初步形成了5大葡萄酒产区。英国葡萄酒大师简希斯罗宾逊将这里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葡萄酒产区。

  潜力源自宁夏独特的风土。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局长李学明介绍,贺兰山东麓位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这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还拥有通气性极佳的细沙土壤,可以种植高品质的酿酒葡萄。

  贺兰晴雪酒庄的几位创立者就对酿酒葡萄的品质十分挑剔。容健是这里的掌舵人,也是宁夏葡萄产业协会会长。容健说,在贺兰晴雪酒庄,每吨葡萄的出酒率比别的酒庄要低。因为在酿酒时,他们只留下最好的葡萄,只做一款精品葡萄酒。他们的精益求精已经得到了认可,在2011年的英国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中,他们的葡萄酒荣获最高奖。

  像贺兰晴雪酒庄一样,宁夏的很多小酒庄正在不断摘取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奖,这些小酒庄托起了宁夏的葡萄酒大产业。当前,宁夏正在全力推进贺兰金山、青铜峡鸽子山、红寺堡肖家窑、银广夏4大试验示范区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酒庄集群。在贺兰金山国际葡萄产业试验区,政府投资建设了水、电等各项基础设施,曾经的荒滩已经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葡萄种植园,一直延伸到贺兰山脚下。

  在山的另一边,就是内蒙古的阿拉善和乌海。这里同样处于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阳光充足,20℃以上昼夜温差,干燥的气候条件,富含砾石、钙质、透气良好的半沙质沙壤土,十分适合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这些都足以支撑起天然沙漠有机葡萄酒的品牌。近年来,内蒙古的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一些酒庄也已经名声在外。

  在宁夏的采访中,类人首酒庄庄主冯清向记者表示,这里每一个酒庄的发展都离不开贺兰山东麓产区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只有抱团发展才有出路。这一思路,也值得我区的葡萄酒生产者借鉴。(记者马少林章奎)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