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社会福利院慰问贫困户。
清水河县聚宝庄村的互助幸福院。
今年,呼市计划扶持2万人,精准脱贫1.4万人。以产业为支撑,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加快扶贫项目进度及资金落实,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摸清家底,对症下药
“程威,男,武川县哈乐镇白沙泉村委会,扶贫户,识别标准:省定标准,主要致贫原因:缺劳力,责任帮扶人:张志平、吕慧刚、张杰,”打开扶贫开发建档立卡采集系统,武川县贫困户程威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2014年开始,以旗县区为单位,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呼市对全市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元(相当于2010年2600元不变价)的自治区农村标准为标准识别贫困户,按照村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158元、村无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标准识别贫困村,最终精准识别出全市自治区级贫困村67个、市级贫困村140个,贫困户24904户、贫困人口60658人。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找到致贫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据了解,今后,呼市对预期脱贫人口的帮扶要以致贫原因为导向、以贫困户需求为信号,帮助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五保、低保范围,享受国家对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兜底政策,并开展适应其自身条件的增收活动;帮助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发展增收产业,拓展稳定的就业渠道;帮助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的贫困户得到救助;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得到针对性的帮扶。
与此同时,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金融扶贫、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小额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创新模式,缺啥补啥
武川县大青山乡井尔沟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区贫困村,多年来农户都有种植大蒜的传统,且井尔沟大蒜具有“品质好、辣味浓、耐存放”的特点,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该村在广泛征求贫困农户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四到村四到户”项目为大蒜种植,共覆盖贫困户128户216人。同时,井儿沟村引进内蒙古巧妈妈酿造食品有限公司,产出的大蒜由公司以保底价回收用作加工蒜醋和蒜蓉酱的原料。同时,对种蒜农户予以种植补贴,其他不适宜种植大蒜的农户,给予其他种养殖补贴,鼓励发展其他产业。项目实施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户制宜、扶持方式精准到位。
清水河县窑沟乡不灿洼村,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小,病虫害发生率低,非常适合小杂粮种植。结合这一特点,当地在整村推进项目选择上,确定大力发展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优质农业产业。通过集中种植小杂粮,达到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壮大小杂粮特色产业的目标。村民杨三小高兴地说:“现在全家的种地收入多了,比从前以玉米为主的传统种植方式增收了不少。”
记者了解到,呼市实施的207个扶贫攻坚项目,重点围绕食用菌、设施农业、优质牧草、肉羊养殖、肉牛养殖、山林虫草鸡、马铃薯、张杂谷子等特色产业实施。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法,通过精选项目、精准扶持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目前,已有6个旗县区全部完成了扶贫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的走企业带动的路子,有的走合作社带动的路子,有的走自主经营的路子,项目运行主要有5种模式:一是农户种养自营模式,即项目村选择高效益的种养业项目,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分户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两种方式补贴农户。二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即能人带动,贫困户成立自己的合作社,贫困户即为股东。项目统一经营,资金集中使用。三是“公司+农户”模式。即农户参与生产性环节,企业负责技术服务、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政府负责审批相关项目及资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以补贴方式投放。四是金融扶贫模式。在贫困村中选不出实施项目的,采取专项扶贫资金作为风险抵押金,以5-10倍放大额度向金融部门贷款,从而覆盖贫困户。五是互助合作型。贫困户通过入社实行3-5户联保,降低贷款风险和门槛,为贫困户发展产业经济提供便利。
多重带动,共同扶贫
清水河县单台子乡单台子村和营盘茆村是呼市科技局的定点包扶村,今年春天,围绕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公路沿线实施山杏嫁接大接杏工程,局里组织科技特派员进村进行杏树种植技术培训及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为了让全市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人帮、有人带,2014年,《呼和浩特市2014—2017年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要求以“领导挂点、一把手负责、单位引领、企业参与、干部帮扶、社会支持”的形式,对207个重点村进行帮扶,坚决做到“四到村四到户”,即领导、规划、项目、包扶干部到村到户。实现重点帮扶村有副厅级以上干部带头联系,有副处级或副处级后备干部带队,有党政机关帮扶、有企业帮扶,形成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党员干部带动的工作格局。共组织全市178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呼有关部门,27所学校和16家医院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共下派184名工作队员驻村扶贫,截至目前,共投入社会扶贫资金658.17万元。
资金扶持方面,截至目前,自治区已共下达呼市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345万元,市本级财政投入1亿元用于207个贫困村的重点扶贫工作。(本报记者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