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包头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包头市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民风美是根本之美

  10月8日至11日,记者随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走过达茂旗、固阳县、九原区、土右旗的乡村嘎查,秋色流淌在沃野田畴间。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美丽村庄在眼前闪过,就像一幅流动画卷。而与之相映衬的是,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乡风转变。

  黄花滩村村支书陈百灵,从“十个全覆盖”开始后,变成了“忙”书记。“我们这些村干部没白忙,现在这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民风改变,这种改变,正在不断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指数。”

  如今的黄花滩村,没有了赌博汉,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村里脏乱差的局面也得到了彻底的转变。休闲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在文化活动室里,或者在文化墙前面给孩子们讲“老规矩”。

  包头市各个乡村的百姓都说,“十个全覆盖”是乡风改变工程。在固阳县兴圣公村,随处可见的文化墙上图文并茂地表现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好处,同时,关于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宣传内容也引人入胜。村民闫保保说:“这些文化墙的内容,时刻在提醒着大家,一个好的环境更需要一种精神风貌,所以,现在村民们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素质正在逐步地提升。”

  九原区哈业胡同镇乌兰计一村村容整洁,根本看不出这里是个农村。村干部杜永刚说起民风改变十分感慨:“过去,村民的垃圾都倒在村路上,现在,垃圾一定会倒在垃圾桶里。就是路上有一片纸,也会有人随手捡起来。”旁边的一名村民说:“‘十个全覆盖’让我们村变美了,这是我们的家,我们都要爱护它,谁也不会搞‘破坏’。”

  村庄美是外表之美,民风美是根本之美。土右旗沙图沟村的一名退休教师说,他所见的几个实施了“十个全覆盖”的农村,人们更重礼仪了,多数村子重拾了村规民约的传统,干部们在提倡,村民们在学习,连小孩子都能背出一两段来。

  面对这种改变,自治区的一名领导说:“目前,‘十个全覆盖’工程还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最终要实现从村的全覆盖到人的全覆盖。”可以想见,到那时,美丽乡村和文明乡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农村牧区将会更加美好,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将会更加亮丽!(本报记者张俊在刘春王连英黄永锐)

  包头: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牧区

  “吃饺子的人,不要忘记还有啃窝窝头的人啊!”

  “不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当成一项任务去做,要当作一项轰轰烈烈的事业去干,让农村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根本改观,为农牧业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要带着感情,集中力量,用心去推进工程进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户农牧民掉队!”

  10月8日下午至1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率领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深入包头市农村牧区、进村入户访民情察民意看变化,在达茂旗的南圪村,在固阳县的兴圣公村,在九原区的乌兰计一村,在土默特右旗的贺成泉村……王君书记一路上的殷切话语,深深铭刻在观摩检查代表们心中。

  把“情”字装在自己身上、让“事儿”暖在百姓心上,奋力将“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一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乡风改变工程稳步推进,这是自治区决策层立意高远,对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凝聚着深沉而炽烈的为民情怀。

  先进村更上层楼全力追求完美,落后村知耻后勇奋起直追——金秋包头的十里八乡,热火朝天的干劲儿依然澎湃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现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的代表们,时时感受着“北疆秋日胜春朝”的荡气回肠。

  普惠民生暖民心——

  攥拳发力,让农村牧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根本改观

  10月8日下午,达茂旗乌兰忽洞镇白石头沟新村在秋日暖阳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宁谧。作为此次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在包头市的第一站,这个古驼道驿站的新民居融合了晋北风情和民俗特色,别具一格。

  行进在观摩检查途中,代表们既为崭新的发展变化感到振奋,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特别是对于包头市各级干部而言,这次全区性的“拉练”意义更不平凡。

  他们不会忘记:2015年早春4月,王君书记亲赴包头市旗县区农村牧区一线,就农村牧区发展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深入调研时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事求是、体现特色,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发挥各方作用,有效整合建设资金,持续加大推进力度,确保这项重大民生工程早日造福于各族群众,努力让广大农村牧区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变。

  这项普惠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应当从哪里起笔?是遍撒胡椒面,还是聚沙成塔?当然要攥紧拳头,才能集中力量,干成事业。

  一组数据,让观摩检查的代表们倍感振奋:包头市运用“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入机制,计划3年拿出110亿元,2014年以来他们采取政府奖补一点、项目支撑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企业垫付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资金整合模式,已经累计投入48亿元,完成592个嘎查村建设任务,惠及41.5万人,占全市农牧民总人数的83%,今年他们已经完成投资26.6亿元,覆盖嘎查村340个,占年度任务的122%和147%。

  数字背后,是一串串关于“十个全覆盖”的幸福故事。固阳县金山镇的东官井村农民张引儿家世代居住在这里,房子曾是他最大的心病。住了37年的土坯房早已四处裂缝,一家人挤在里面,夏天漏雨冬天灌风。“十个全覆盖”的阳光照进这里,他那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如今被一幢65平方米的崭新砖瓦房取代,这让张引儿黝黑的脸露出了发自心底的欢笑。

  张引儿的幸福还远不止此,村口小广场上的健身设施已经投入使用;村里的小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新建村卫生院里,中医科、化验室、输液室、病房等功能齐全,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我们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就是和你们城里比,也差不了多少了。”张引儿笑着对记者说。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稳步实施,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延伸。

  按照“民生事业有保障、社会管理有场所、文化活动有礼堂、休闲健身有路径”的“四有”标准,包头市为每个美丽乡村建设集休闲、健身、娱乐、政策宣传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健身广场或走廊,建设集草原书屋、道德讲堂、群众议事、文体娱乐、信息服务、事项代办、科技培训、基层党校和“两委”办公9大功能为一体的农民之家,使农村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为这次观摩检查的代表之一,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委书记周金桩感触很深:“之前我们总觉得东部草原牧区居民过于分散,工程实施起来难度不小,这次看到这里不少地方人口密度高,工作难度更大,但推进的力度和成果令人鼓舞,相比之下我们更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消除畏难情绪,带着对农牧民的深厚感情,与群众一起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