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兴安盟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兰浩特市大病救助政策为困难家庭“遮风挡雨”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2 11:20 打印本页 来源: 兴安日报  
 

  成立5年,累计救助大病患者1046人,发放救助款617万元,这是一组来自乌市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的数字,数字的背后彰显的则是乌市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及深深的民生情怀。

  乌市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基金会作为全盟唯一一家基金会,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不断践行“亲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时刻关注城乡困难群体,为他们筑起了一道绿色的生命屏障。该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共募集到资金1597万元,其中,2015年市政府注入救助资金100万元,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开展救助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了解到,根据乌市大病救助基金会管理办法,将28种重大疾病纳入救助范围。对患尿毒症、癌症、白血病、脑肿瘤、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等重特大疾病的困难群众,按照基金会章程救助标准给予救助。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为目标,基金会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施助的办法,本着二次救助的原则,剔除新农合、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以及国家有关政策补助外,住院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可获得2000元到6万元不等的救助金额,保障了城乡困难患病群众的医疗救助需求。

  患有白血病的张美玉、脑瘫孩子王浩宇、尿毒症患者刘景树……一笔笔满含爱心与关怀的救助金,换来的是一张张得到救助后的笑脸,5年来,在大病救助基金的帮助下,一个又一个患有尿毒症等各类重症的患者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今年52岁的刘景树患尿毒症3年多,只靠低保金生活的他和老伴儿都没有劳动能力,庞大的医疗支出成了摆在他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了解到大病救助的有关政策宣传后,刘景树在进行透析的第一年,便得到了第一笔救助金5000元。“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得到救助金了。这5000块钱对我家来说帮助真是太大了,真的是太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了,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报答才好。”刘景树的老伴儿激动地说。

  大病救助基金会是一个服务社会、服务老百姓的非公募基金会,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得到物质上的救助,解决他们的一部分困难,这也是乌市委、政府创设这项救助基金的初衷。除了对大病患者进行救治,基金会还长期致力于向百姓普及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今年9月初,基金会组织盟蒙医院的5名医生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来到乌市爱国街普惠社区进行义诊及健康知识讲座,整整一个上午,就为社区60多位居民提供了血糖、血压、心电图等多项检查。“这免费健康检查多好啊,还给我们讲解了不少健康知识,对我们的帮助可不小,我们有什么问题还可以跟医生现场提问,真是好事儿啊!”普惠社区居民郭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驻站记者梁子晶)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