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宋生贵的美学人生
 

 

2008年,宋生贵在草原文化研讨会上发言。

  美学领域的不倦耕耘者

  宋生贵的美学基础早在乌盟师专工作时就奠定了。他在山东大学学习时,曾师从我国著名美学家周来祥、曾繁仁、狄其骢等教授;在武汉大学学习时师从文论专家王文生、何国瑞等先生,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学理基础。宋生贵一踏进山东大学的校门,马上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融合感,他非常自然地融入到学业进取的氛围当中。指导老师曾繁仁先生的学术风范与治学方法,对他产生了直接影响。这一段学习经历,奠定了宋生贵此后的学术研究方向。

  在治学精神方面,宋生贵的勤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教学、研究、社会活动、学校管理,他的时间是怎样支配的?即使是非常了解他的人,也无法解读他生活的脚步和工作的效率,不过,有一点大家都知道,节假日对他而言正是专心治学的时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保安人员说:“宋老师好像从来没有休息日!”的确,13部美学、艺术学专著,还有文学创作作品,600多万的文字,就是不停地打字,累计时长也得好几年啊!况且,人毕竟不是机器,不可能连轴转的。可见,用笔耕不辍来表述,还是有点言不及义。对此,他自己的表达则是两个字:积累。

  宋生贵的研究始终坚持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比如,他先后涉足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本体论”范围中的文艺自身价值取向与价值评判问题研究;艺术活动实践中的“审美发现过程论”研究;“创作论”范围内的艺术家人格心态研究;艺术的审美文化研究;艺术生态的美学研究;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状态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草原艺术研究等。所有这些,都在探索人的审美规律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受到业界同仁的高度关注。(记者 赛男)

  宋生贵,男,汉族,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人, 1956年11月出生;美学家、文艺评论家、作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首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艺术理论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通讯评委,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评审委员,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艺美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草原英才”工程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等;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等奖项。

  先后主持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学术与创作成果奖32项;主持“草原艺术研究”工程并已陆续有成果出版。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