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十个全覆盖”谱写首府发展新篇章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3 10:43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千村换新貌,万户展新颜。“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大的综合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和乡风改变工程,让首府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得到充分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崇德向善、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得到大力普及。

  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许多农村居民长期以来的梦想。而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差距就是水、电、路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差距。“十个全覆盖”工程涵盖了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连锁超市以及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是农牧民切实利益的集中体现,“十个全覆盖”正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新时期农村牧区居民的强烈期盼给予的积极回应。

  通过观摩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首府大部分农村旧貌换新颜,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过去脏乱的村庄如今干净整洁焕然一新,村民就医可以不出村,买东西能够进超市,老人在互助幸福院有人照顾,年轻人回到家可以上网聊天……“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广大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改变农村面貌的诚意和决心,也看到了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是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不应该远离那些生活在农村牧区的父老乡亲。长期以来,因为历史欠账等原因,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有短板存在,而“十个全覆盖”工程就是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牧区,旨在补齐发展短板,夯实民生之基,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在农村牧区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下。

  路修通了,农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增加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卖不出去的土特产卖出去了,随之运输业发展起来了、维修店开起来了、餐饮业有市场了;村里通电了,家用电器可以用了;通广播电视了,家里该买电视机了;有网络了,电脑该置办了……可以说,“十个全覆盖”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十个全覆盖”就是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实践证明,“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解决了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村居民居住、出行、就医、购物等问题,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观摩中我们看到,首府各地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牢固树立产业主导理念,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有前景的富民产业,无论是圪顶盖村的食用菌产业,还是郝家窑村的旅游观光农家乐,不仅让农民安居,而且能够让农民乐业,为农村长远发展积蓄了力量,“十个全覆盖”工程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成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经济社会发展工程。

  “十个全覆盖”犹如航海中行驶的巨轮,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考验着舵手的智慧与定力,同样也在磨砺着所有船员的实力、韧性和忠诚。“十个全覆盖”既是培养和锻炼党员干部的“大平台”,也是考察和检验党员干部的“大考场”。工程实施以来,首府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他们进村入户,宣传“十个全覆盖”的意义,了解群众的需求,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观摩中,群众的掌声和笑脸,就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所有付出的最好诠释。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让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村庄整洁的墙面上,崇德向善、孝老敬亲、尊老爱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随处可见,摒弃生活陋习、维护村庄环境的乡规民约家家知晓。“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照亮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道路,也唤醒了淳朴的乡风,许多地区开展了“星级文明户”、“最美乡村”等评比创建活动,许多村庄建立了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大力倡导村风民俗新风尚。

  “十个全覆盖”是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事关内蒙古经济发展全局。如今工程建设已步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带着对广大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当作一项事业去狠抓落实,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扎实的举措办法,集中精力推进工程建设,全面兑现对群众的郑重承诺,为首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评论员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