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远景村里说变化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3 11:34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心花怒放的杜文艺老人

  金秋河套,硕果飘香。走进城关镇远景四组,水泥路纵横交错,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人人脸上笑容满面。一年前这里还是远景村最差的村组,坑坑洼洼的土路,随处可见的柴草堆、垃圾堆,每逢下雨“人进不去,车不出来”。

  自从实施“十个全覆盖”,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亲身经历这些改变的人,最有话语权。

  杜文艺今年80岁,是一位跟着父母走西口来到临河的老人,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妻子和二儿子早年相继去世,留下了智力有障碍的大儿子和女儿。杜爷爷患有脑梗,还要照顾儿子和女儿,生活极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城关镇给予了老人尽可能多的帮助。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挨过饿、要过饭、挖过渠,吃过的苦比走过的路都多,但从来没觉得心里这么暖。”在与老人交谈中,提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感谢”。他说:“从古至今都没有过这样的好社会,种地给粮补,穷人给低保,老人给社保。年轻人都说城里好,都想着往城里跑,现在营子建设的这么好,大家都往回跑。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活着的时候能享受这么好的政策、见上这么好的农村,过上这么好的生活。”

  四组组长赵金锁说:“远景四组原来是晴通雨阻、春季白滩、秋季水滩、冬季冰滩,现在是小油路通村头、花草树木遍地有、院落整洁家里净、远景四组大不同;电视网络自来水、串门看书广场舞、治病购物养老金、不出四组样样有。‘十个全覆盖’工程真的是我们农村人的救星,就连城里和镇里的干部都亲自来帮我们打扫家、清理院。看到他们一个个不怕苦不怕累,我们这些农村人真的不好意思不动弹,一起和他们投入到‘十个全覆盖’建设中。我们村还自发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村民需要遵守的规则,还划分了片区保洁员和具体职责。村民们自己监督、自己管理,全都参与到村容村貌整治中来,环境卫生整治已成为村民自家的事儿。相信我们这样一起维持,大家伙的努力一定不白费,村里一定越来越干净。”

  笔者在远景四组的这几天,看到过一群阿姨排练广场舞;看到过几个村民围在一起蹭WIFI刷朋友圈;看到过开四轮车的大叔把吃完的雪糕纸纸装在口袋……这些巨变,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自治区党委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物质的全覆盖,文明的全覆盖,幸福的全覆盖。(通讯员 祝景尧 文/图)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