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连二计家的“庭院变形记”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4 10:58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依墙垛得整整齐齐的草垛,修葺一新的羊圈,干净利落的院子,新铺的砖路……

  “终于有个过日子的样儿了!”金河镇根堡村村民连二计在包联工作组帮他整治完庭院后憨憨地笑了。

  个子不高却结实有力的连二计让人一看就是个老实本分的庄户人,一脸的大胡子,说起话来粗声粗气的;而连二计的老婆则略显瘦小,动作轻快,头上戴着一顶大大的遮阳帽和口罩,满口的东北腔总是带着一丝疲惫。但就是这样一对憨厚又不起眼的夫妻,却让入村的包联工作组头次上门就遇到了难题。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为了扎实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赛罕区实行了领导联系制度和部门帮扶制度,干部下基层包联“十个全覆盖”工作,每个帮扶单位具体负责整治本单位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包括清理村内垃圾、村内垃圾收集、环境卫生维护工作等。而赛罕区司法局负责包联的正是包括连二计一家在内的金河镇根堡村的44个农户。9月17日,当赛罕区司法局中专路司法所的包联工作组第一次到连二计家摸排时,遇到却是紧锁的大门,包联工作组的同志一直等到快中午,连二计两口子才回到了家。

  “人是回来了,可家却让我们不好进。”包联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推开连二计家的院门,便让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吃了一惊。“连二计家养了近200只羊,这些大大小小的羊横躺竖卧挤了满满一院子,300平方米的院子里到处都是厚厚的羊粪,院子中间的一块小洼地中有一滩深黄色的水,发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人一进院子,无数的小黑飞虫扑面而来,一不小心就飞到人嘴里,整个院子简直就是一个大羊圈。”包联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心里都犯了嘀咕:“这样的环境,人怎么住啊,日子是怎么过的呀?”

  经过走访,包联工作组了解到,连二计是根堡村本村村民,家中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过去家里生活困难,加之本人又为人憨厚,一直打着光棍,直到40多岁才娶了个外地媳妇,婚后也没有孩子。连二计虽是本村村民,却没有自己的宅基地,现在租住着同村村民的院舍。“以前夫妻二人一直靠打零工和做些小买卖为生,前几年看到羊肉价格大涨决定养羊,向亲戚借了两万元钱,买了不少羊,结果赶上今年羊价大跌,羊无法出栏,导致种群数量大增,夫妻二人又买不起饲料,每天只能起早贪黑放羊,家中常常没人操持打扫,就成了现在这样了。”包联工作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为此,包联工作组认真研究了包联的有关政策,就如何帮扶连二计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想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惠及到连二计家,首先得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房,村民生活没有个好房是不行的,所以从长远来考虑,最主要的是解决宅基地的问题;第二是羊,“养羊不卖羊,等于全白忙”,连二计的羊卖不出去、卖不上价钱是他目前生活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所以从中期来看,要解决的是卖羊的问题;第三是脏,连二计家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即使在农村也很少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怎么能有个好心气儿?所以当前最紧要的就是要进行庭院整治,标准可以不那么高,但最起码得有个过日子的样儿!”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既然方案已定,就从最要紧的庭院整治干起。包联工作组先联系了车,帮连家将院内的羊粪清出卖掉,载重15吨的大卡车拉了满满一车;之后又在院内砌了一道1.5米高、50延米长的花栏墙,将养殖区与生活区分开;后又沿着花栏墙铺了一条1.5米宽、60延米长的方砖路,从院门口直通到家门口;最后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一起动手,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用铁锹、扫帚、推车帮连二计夫妻俩拉土、垫院、平整,所需费用均由包联工作组支付,没花连二计夫妻一分钱。当整治工作完成时,连二计夫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一年多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得到了舒缓,亲戚、邻居也愿意来家里串门了。

  “多亏了这些包联干部。”看着整治一新的院子,连二计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还是这会儿的政策好啊!‘十个全覆盖’终于让我家有个过日子的样儿了。”

  连二计的夸赞并没有让包联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忘记了当初制订好的整治“房、羊、脏”的方案,在砌墙、铺地的空闲,工作人员群策群力,利用各自的关系和微信朋友圈帮连二计联系卖羊事宜。虽然暂时还没有促成交易,但工作人员和连二计约好了,年前一定帮他把羊卖出去,减少羊的存栏数。而关于房的问题,工作组已经把这一情况记录在案,将向有关部门咨询,尽可能帮连二计解决,让连二计两口子踏踏实实地享受到“十个全覆盖”的好处。 ●驻基层采访组记者乔海刚刘军报道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