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乌拉特中旗:“十个全覆盖” 幸福全覆盖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4 12:06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欢快的秧歌扭起来

小村旧貌换新颜

便民超市货挺全

  2014年以来,乌拉特中旗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根据牧区、灌区和山旱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推进各项工程建设,行政嘎查村面貌明显改观,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27亿元,实施危房改造6380户,解决7139名农牧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街巷硬化248.4公里,安装改造风光互补设备4089套,实施农网改造426公里,安装电视户户通设备10500套,建成地面数字基站2座,新建(改造)学校4所,新建(改造)标准化卫生室43个、便民超市63个,完成93个文化活动室的设备配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1457人,到龄领取工资人数达到14026人,高龄津贴领取人数达到636人,实现应保尽保。

  乌拉特中旗在推进“十个全覆盖”过程中,统筹抓好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采取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建设模式,加快“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进度。

  “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该旗强化党的领导,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自治区“五级示范抓引领”和“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将县处级领导及旗直、驻旗机关企事业单位划分为12个专项工作组,对口包联苏木镇、场,形成了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特别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安排33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进村入户,指导参与具体工作。

  该旗坚持把思想发动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通过深入解读“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鼓舞士气、焕发斗志;通过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干劲;通过及时报道“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激发热情、凝聚合力,形成了全旗上下一盘棋、干部群众一条心,共同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良好氛围。

  该旗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配套、因地制宜、产业引领的原则,分类分区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有效杜绝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了一批以标准化养殖业、新型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要支撑的示范型嘎查村,实现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高效有序推进。

  该旗将“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指标范畴,制定并严格执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总、一季一研究、半年一总结、一年一考核”的调度制度,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巡回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有效保障了各项建设任务的快速推进。

  在积极争取、整合使用上级支农惠农资金的基础上,多方开辟筹资渠道,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财政预算、本级财政出一点,农牧民群众广泛参与、投工投劳折一点,返乡成功人士回馈社会、建设故乡、自发主动捐一点等形式,强化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资金支持,缓解了资金压力。

  坚持建管并重,大力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农牧户、管护队、村委会、苏木镇、相关部门“五位一体、分级负责”管护模式,探索建立了嘎查村专业管护人员经费补贴三级(农牧户、苏木镇、旗)分摊机制,以及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的城乡垃圾统一集中处理办法等管护制度,切实保障建设成果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护和巩固。

  “十个全覆盖”让幸福全覆盖、城乡零距离,农牧民千百年来朴实而遥远的梦想,今天,在乌拉特草原正在成为现实。(通讯员 陈敬 张明)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