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进入关键阶段。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文明的不断推进,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寄予厚望,对于改善身边的交通出行、环境卫生、市容管理及政府部门办事效率、精神文化生活都有深刻的感受。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专栏《市民说创城》,通过大家的讲述,增强广大市民的家园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当好文明城市的“运动员”,大力深化美在青城、礼在青城、信在青城、爱在青城、和在青城活动,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烈氛围。
“环境好了,精气神也有了”
“先做文明城市人再做合格旅游者”
“文明习惯应该从小事上养成”
首府创建文明城市给市民带来了什么,又该如何建设文明首府?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不少市民表示,呼市自创建文明城市以来,身边环境美了,讲文明的多了。
家住竹园小区今年58岁的居民张凤霞,每天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几个邻居来到春度公园开始一天的必修课——跳广场舞。张凤霞说,退休后就开始关注健身,现在跳广场舞是她最大的爱好,以前在小区里跳,地方小不说,还怕扰了邻居,现在呼市修建了很多休闲公园,南面有滨河路的沿河景观带,东面有敕勒川公园,往北走有春度公园,每个公园都环境优美,让人感到心情舒畅,都是建身锻炼的好去处!
在春度公园,抹抹金黄、片片火红,让整个公园染上了浓浓的秋意,老人在林荫步道间谈天说地,含饴弄孙;年轻人在广场上打羽毛球,做活动操……
“公园环境更美了,每天早晨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一天的精神劲儿也就起来了。现在公园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乐意去,在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里,尽享健康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文明城市建设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在附近小区居住的市民张巧感叹道。
李树超是我市一家旅行社的导游,从2009年从事导游工作开始,李树超就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这么多年的导游工作,对于文明建设的作用,李树超深有体会。
“现在旅游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只有先做一个文明城市人,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旅游者。当有人拍照时,不在相机前穿越,尽量等候或绕行;进出大门、电梯和公车等能礼让,先出后进,女士儿童优先……”李树超认为,呼和浩特提倡文明、创建文明城市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大有必要,这些微小的细节都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文明城市人的行为准则和文明旅游的表征是相同的。“现在很多来过呼和浩特的外地游客,都觉得城市美了,市民热情友善,表示有机会还会再来!”对于这几年呼和浩特在外地游客眼中的变化,李树超颇有感慨。
29岁的李宜珊是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主任,她从学校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社区工作,对于文明城市建设,李宜珊也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李宜珊说:“近几年来社区对于居民树立文明观念,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倡导节俭的作风,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注身边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几年下来,明显感觉到社区的邻里关系和睦,居民之间互帮互助也成了常态,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更丰富健康,所以在我看来,只要让百姓享受到文明城区建设带来的实惠,我相信,每个居民都乐意参与到文明城区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