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是首府集中供热第一天,暖气能否及时热起来成为市民最关注的问题。供热首日本报接到近百个投诉电话。那么,第一天首府集中供热的整体情况如何?没有按时供热的小区是什么原因?供热开始后,对于天气变化和影响供热的突发事件,热力企业有哪些应对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进行了采访。
供热企业采取多项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供热质量,首府各大热力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制度和应急预案。记者从呼和浩特热电厂了解到,为了保障供热工作万无一失,该厂成立了由厂领导和供热技术人员组成的保供热工作指挥部,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了《2015~2016年度采暖季供热运行及调度方案》、《热网运行技术措施》等预案和措施,完善热网温度调节曲线,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根据以往冬季供暖运行工作经验,完善了极寒天气防寒防冻、冬季抢险、燃料供应等应急预案。根据设备变化修订了热网突发性事故的处理预案,提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事故应急预案的操作演练,切实提高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应对能力。供热期开始前,运行、检修值班人员加强设备巡回检查次数,确保将发现的缺陷消除在萌芽之中。
针对供热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城发供热公司)制定了多项供热应急预案,设立供热服务热线961655和售后服务队,供热期间24小时受理热用户投诉、咨询、意见及建议等电话,及时处理12319城管热线及数字城管指挥平台的派单,按照《热用户投诉办结时限表》的规定,在时限内办结,并及时回访热用户。在供热期内,城发供热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到抢修电话后,视距离远近,30分~1小时内到达现场。属于该公司范围的即刻组织抢修,不属于的,积极协助抢修。同时城发热力公司还将不定期入户抽查用户室温,对于室温不达标的投诉,48小时内入户测温,查找原因,属于其责任的立刻处理。
10月15日,记者从呼和浩特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燃公司)了解到,2013~2015年,呼和浩特市分散燃煤锅炉燃气化改造共改造132座锅炉房,涉及供热面积1186.0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中燃公司代为运营的锅炉房有55座,供热面积总计304.39万平方米,最大锅炉房的供热面积为31.5万平方米,最小锅炉房供热面积0.2万平方米。中燃公司运营的这55座锅炉房供热的小区大多为老旧小区,房屋保温性差,供热管网破旧。大部分小区的供热管网与供排水管网在一起,供水和排水管道老化破旧,存在跑冒滴漏,对供热质量和供热管道的寿命都有很大影响。为此,每年停暖后,中燃公司就会派维修人员对破旧的二次管网进行更换,并在供暖前几天打压注水,查看维修管网的跑冒滴漏,以确保供热质量。
今年,为了保障市民温暖过冬,从9月开始,中燃公司就着手准备,制定了供暖方案并召开动员会。从9月20日开始对管网注水,所有员工昼夜倒班,查找跑冒滴漏并进行处理,对局部不合理的管网进行改造,对全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该公司还针对极寒天气做好了预案工作。
为了全方位服务市民,确保用户诉求及意见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呼和浩特富泰热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泰热力公司)今年共设立9部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包括总公司3部服务监督电话和分公司6部电话,并建立了供热应急抢修、抢险机制。在供热期间,供热客服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严格按照公司建立的供热系统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及时抢险,做到反应迅速、处理及时。供热期间接到抢修任务,一般事故在8小时抢修完成,中等事故在24小时抢修完成,重大事故在36小时完成并恢复供热。
化纤厂宿舍:管道维修推迟供热
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西街化纤厂宿舍由于供热管道丢失,致使该小区5~8号楼居民无法正常供热。从9月28日起,本报陆续刊发消息,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经过区政府、办事处和社区的积极协调,决定由区政府先行垫资,将丢失的管道接上。10月8日,工人来到该小区勘查了管道受损情况。同时,工人还发现,暖气沟里的自来水管道也被锯开,地沟里有大量积水,对施工有很大影响。10月15日,记者再次来到化纤厂宿舍,居民告诉记者,暖气管道施工已经数日。由于施工,供热也被推迟。在小区院里,记者看到了华宇社区居委会于10月14日张贴的通知。通知称,目前工人正在24小时加班维修供热管道,预计10月18日左右供热。
在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正在暖气沟施工的工人。工人说:“暖气沟里跑水的自来水管道已经修好。供热管道施工已经接近尾声,今天应该就能完工。”
对此事,记者又采访了玉泉区社区办的张景平主任。他说:“破损的自来水管道是区政府出钱找人修的。暖气沟里将近200米的供热管道丢失。接新管道的话需要接4趟管,两趟出水管两趟回水管。还有一小段距离需要6趟管道。需要重新接的管道加起来有900多米,施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为了不让居民挨冻,工人们加班加点施工,工期比预计缩短了好几天。管道修好就可以注水供热了。”
捷屹小区18号楼业主:盼望今年能温暖过冬
“3年了,我们这栋楼的暖气始终没有热起来过,我们向市长热线反映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投诉电话也打过,跟供热企业反映过,可都无济于事。今年,我们盼望着能住个暖屋子!”10月15日,家住海拉尔东街捷屹小区18号楼83岁的王老太向本报“百日追暖”小组求助几年来家中暖气不热一事。
当日,记者来到王老太家,尽管外面天气不算冷,但是二楼的王老太家还是有些阴冷,她和老伴穿着厚毛衣、毛裤和羽绒坎肩保暖。她告诉记者,几年来,每到冬天是她跟86岁老伴最难熬的日子,每天只有穿上棉衣或者裹着棉被才能在家里待住。三四年了,每到冬天室内温度没有超过16摄氏度,一边交着热费,一边还要用两三台电暖气和空调取暖。“老伴几年前得了脑梗,这病怕冷,我们多次向城发丽苑锅炉房反映家里不热的情况,2013年工作人员也上门测了温,一次是13.8摄氏度,另外一次是14.8摄氏度,他们说是家里的供热管坏了,工作人员也上门维修了,但是维修后却告诉我,没有找到原因,我还花了600元维修费。今年冬天又到了,我盼望着家里的暖气能热起来。我们都80多岁了,真挨不住冻了,我们多方反映没有结果,最后希望媒体能帮帮我们,让我们过个暖和的冬天。”王老太说。
一些邻居听说有记者采访暖气不热的事情,纷纷来到王老太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反映这几年他们无法正常取暖挨冻的事情。范先生说:“这楼里共有8户人家,现在居住的也就剩5户了,其他人都到亲戚家过冬了。这几年我们没少往锅炉房跑,这里的情况,锅炉房负责管道维修的王六金最清楚,你可以去问问他。”
随后,记者来到为捷屹小区供热的丽苑锅炉房找到了王六金,他告诉记者:“捷屹小区18号楼这几年暖气确实不暖和,造成暖气不热的主要原因,一是一次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二是这栋楼属于热网末端,取热效果不如中间楼房的效果好;三是这些居民家中的管道粗细不均,阀门生锈使水流不通畅,也影响了供热效果。”
对于今年的情况怎么样,供热方呼和浩特市实建信热力公司负责人赵志恒告诉记者:“目前这座楼的管网处于正常状态,今年更换了一次管网,换了新水泵,锅炉房也换上了新锅炉,今年冬天我们将启用一台20吨的锅炉和一台10吨的锅炉,全力以赴确保居民供暖。”
金桥部分小区居民:家里暖气不热
“进入10月以来,家里就比较冷,我们一直期盼着早点供热。可是今天却发现,家里暖气还是凉的。”10月15日,家住金桥开发区民智苑小区的刘女士打来电话说。
刘女士说,她家中有80多岁的老人。老人一般都很怕冷,因此每年供热前,全家人都十分关注。发现暖气不热之后,一家人都非常着急。当天,本报供热投诉电话陆续接到金桥开发区香榭花堤、闻都雅苑等小区的多名住户的投诉电话,称家中暖气不热。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金桥热网分公司总经理朱大伟。他表示,为了让辖区内住户家中的暖气尽早热起来,自10月13日开始,供热系统就开始逐步升温。可由于供热面积过大,升温过程有点长,导致金桥开发区许多小区住户感觉家中暖气不热。“供热系统升温正在进行中,根据监测的数据,今天晚上开始,金桥区域的住户就会感觉到家里的暖气开始升温了。”朱大伟说。
公用事业管理局:加强监管 确保居民住上暖屋子
10月15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了解到,截至当日15时,全市开栓率为97.6%,未如期供热面积为237.78万平方米。
据了解,为了确保各供热企业及时供热、安全供热、温度达标、居民满意,兑现好服务承诺,让首府市民今冬能住上暖屋子,从9月8日开始,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领导带队去现场检查督促供热单位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并加大供热监管力度,供热期间将开通24小时供热投诉电话,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按照“受理投诉-现场核查-反馈投诉人”的流程受理各供热企业和居民的供热投诉问题。(记者李 元石 尧陈 玲摄影/本报记者李 元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