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巴彦淖尔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巴彦淖尔:倾注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6 17:17 打印本页 来源: 巴彦淖尔日报  
 

幸福指数节节高

好日子刚刚开了头

骑车出行赏美景

小哥俩公园合个影

油路通到家门口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千方百计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不折不扣兑现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一项项落地有声的民生举措犹如一股股暖流润泽群众心田。

  今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巴彦淖尔市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1~9月,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99.4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0.1%。

  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背街小巷改造……一项项民生项目的实施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喜事连连,市委、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为百姓编织起幸福网、圆了暖心梦。

  建好保障房困难户安居喜洋洋

  10月9日,记者在位于临河区东兴路西附近的廉租房小区东兴嘉府看到,小区虽然刚交工两三个月,但入住户已不少,已经熟悉起来的小区居民三三两两坐在椅子上聊着天。

  “以为到死也不可能住上明亮、宽敞的楼房了,嘿嘿,谁想今天真住上了。你说这还不是全凭党的好政策?”刚搬进新居的张大娘很是高兴。快人快语的张大娘告诉记者,如今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要有一副好身板,“多活一年就多享一年的福哦。”

  2015年,自治区下达巴彦淖尔市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开工任务25076套(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17249套、公共租赁住房4516套、垦区棚户区改造3311户),基本建成任务9372套(其中公租房2521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736套、垦区棚户区改造2115户)。至7月底,全市安居工程已开工22052套,开工率87.9%,其中,棚户区改造已签订征收补偿协议8287户,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15234套、公共租赁住房4094套、垦区棚户区改造2724户;已基本建成4519套,占任务数的48%,其中建成棚户区改造1036套、公共租赁住房2578套、垦区棚户区改造905户。

  此外,以临河区为试点的3000套公共租赁住房长期租赁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家住金川大桥附近泰和园小区的陈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能住上两居室的房,我们原来想都不敢想,廉租房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小区内环境好,设施也齐全,我们住得很舒服。”陈大爷告诉记者,以前不曾想过自己的老年生活能过得像现在这样的好,“跟做梦一样。”

  巷道穿新衣百姓出行一路喜

  “环境美了,路平了,出门也方便了,政府确实为我们办了很多好事。”提起小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市民赞不绝口。以民为本,民生优先,巴彦淖尔市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让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上。

  10月9日,记者在临河区北环路加油站北幸福路西一条路面铺设刚刚完工的巷子中采访时,遇到了骑着电动车的孙改枝。和她说起巷道的变化时,孙大姐高兴地说:“我在这儿已住了20多年。你没见以前这条路的样子,坑坑洼洼,出门特别不方便。就在今年4月,我女儿上学时还摔了一跤,裤子和鞋都蹭烂了。这后来我就很担心,巷子里没有路灯,她下晚自习回来我很不放心,只能天天走到北环路边接她。你看现在平展展的,多惬!”

  “最让我高兴的还有两件事。一件是我们家把下水管接到了收水井的大下水管上,以后再也不用往外提脏水了,和住楼房一样,上下水可方便了。第二件是我们这儿安了路灯,晚上出门也不愁了。”孙改枝一脸兴奋。

  背街小巷改造,看似工程量不大,却涉及路面改造、地下管线铺设等环节,工序十分繁杂。但背街小巷就在百姓家门口,事关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综合改造背街小巷,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民心工程。

  今年上半年,巴彦淖尔市共实施园林绿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城市雕塑和城镇路、水、气、热、卫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4项,完成投资14.3亿元。新建、改造城镇道路7.49公里,背街巷道开工建设703条、56.18万平方米,9个城镇出入口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其中磴口县高速出口改造工程已完工,别磴线出口改造工程正在铺设砂砾垫层;新建、改造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各类管网73.7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2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用户3760户。年内,计划全市新增城市道路建设39公里,完成磴口绕城路、乌前旗110国道等9个城镇出入口改造,新增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新增燃气用户8500户,完成各类管网建设192公里,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

  旱厕改水厕环境美了心里乐

  公厕建设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于细微之处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2009年以来,临河城区已建成水冲式厕所34座,逐步改善了城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在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时期,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主阵地,临河区将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遗留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今年,在对700多条街巷实施硬化改造工程的同时,临河区将在这些街巷配套路灯安装、旱厕改水厕等工程,彻底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改善城区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区116座旱厕将全部改造为水冲式厕所。

  近日,记者看到,临河区北边渠保险公司家属楼附近巷子里的一座旱厕被推倒,这里将建成一座水冲式公厕。

  居民王杰看着这座离她家院子不到5米的公厕被推倒,发出这样的感慨:“多少年了,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平时去厕所也要纠结一番,又脏又臭的,每次踏进去都让人起鸡皮疙瘩。以后可就好了,建起新厕所,卫生环境好了,巷道也硬化了,出进方便,住平房小院不比住楼房差。”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严寒砺精兵
下基层“种文化”
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