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波,男,国网敖汉旗供电公司新惠镇供电所一名普通员工。2005年开始,他接过父亲姚喜东的爱心助老接力棒,继续谱写着爱的乐章。父子的爱心接力已经持续了30年,父子俩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逢年过节,生病有难,姚振波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看望,提供帮助,在敬老院的老人心里他们父子俩早就成为了亲人。
2015年9月26日上午,接过2000多元的节日礼物,提前吃到中秋月饼的古鲁板蒿乡敬老院里80岁的慕廷秀老人激动不已的说:“逢年过节、生病有灾的都来,从不落下,先是他爹,如今是他……”
慕廷秀老人嘴里的“他爹”是指已经去世的国网敖汉旗供电公司员工姚喜东,“他”就是国网敖汉旗供电公司新惠镇供电所员工、姚喜东的儿子姚振波。姚氏父子的爱心接力故事要从30年前说起。当年,姚喜东在原康家营子乡水电站上班。因条件限制,乡政府和敬老院在一个大院里。心眼儿好的姚喜东与敬老院的老人们关系处得很好。每逢年节,姚喜东都会买好礼品,送到敬老院。在平时,老人们谁要买药、抽盒烟的零钱儿,姚喜东出手毫不吝啬,给个三五块、十块八块是常有的事。“可别小看这十块八块的,那年月,钱硬!”前任院长刘向辉回忆时说。慢慢地,敬老院的老人送给姚喜东一个绰号:姚大善人。当时,一位盲人院民竟然能从脚步声中判断:姚大善人来了!
后来,虽然情况发生了变化:姚喜东到供电所工作,敬老院先是搬走,后来又合并到古鲁板蒿敬老院,但一直不变的是姚喜东对老人们的那份真挚感情:逢年过节,无论多忙,心意一定会送到;上下班路上,姚喜东都会抽空儿到敬老院坐一会儿,和老人唠唠心里话儿;谁缺零花钱儿,姚喜东依然慷慨解囊。“掏出来就给,那种大方和慷慨,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刘向辉说。
2004年12月15日,因病提前退休的姚喜东住进医院。敬老院的老人听说姚大善人住院的消息,都想去看看,商量一番后特意委托院长代表他们到百余里外的医院探望。重病的姚喜东见院里的老人惦念着自己,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他对陪护的儿子说:“振波,将来我不在了,逢年过节,你别忘了代表我去敬老院看望亲人。”姚振波眼含泪水在心里记下父亲的嘱托。半个多月后,姚喜东因病去世。2005年春节,姚振波遵照父亲的嘱托,第一次以“接班儿人”的身份到敬老院送年礼,延续爱心故事。
从2005年春节开始,每逢年节,无论多忙,姚振波都会到敬老院看望老人。2011年中秋,为了看望老人们,姚振波甚至推迟了孩子升学择校这样的大事,结果事后费了很多周折才办成孩子的择校事宜。 如今,已持续了30年的父子爱心接力仍在继续着,“只要条件允许,我会记住父亲的嘱托,学习他那种敬老爱老、助人为乐的精神,传承美德,延续爱心,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姚振波坚定地说。(通讯员:宁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