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景观河变身“垃圾槽” 北郊公园河道垃圾淤积亟待解决
内蒙古新闻网  15-10-26 09:50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景观河变身“垃圾槽”

  北郊公园河道垃圾淤积亟待解决

  环卫部门:多部门联合商议,合理规划出倾倒区、倾倒规定及后续转运方案,方能彻底解决

  从2002年开始,呼和浩特用将近10年的时间综合治理了穿越城区的6条河道,治理范围包括扎达盖河(西河)和小黑河(包括东河段),形成了56公里的环城水系。然而近日,有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在环城水系北郊公园河道段,河槽内堆积的垃圾却让曾经美丽的环城水系黯然失色。

  垃圾堆积“夺人眼球”

  近日,记者来到环城水系北郊公园河道段看到,一堆堆的垃圾散落在河槽内,一直向上堆积至河道栏杆处,将原本洁白的河道栏杆,染上一道道污迹,也将原本宽敞的河道占去一大片。此外,河道内的垃圾还散发出阵阵异味,河道两旁经过的市民都掩鼻而行。

  居住在河道南侧呼铁客运段家属院的侯先生告诉记者,自从这条河道被改造过之后,整体颠覆了之前的种种乱象。“可是好景不长,居住在河道周边的平房居民经常将自家的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槽内,使得原本井然有序的河槽变得脏乱不堪。”

  就近倾倒只因垃圾点太远

  记者在河槽周围采访时看到,河槽内堆积的垃圾正好延伸至河道栏杆处,栏杆旁便是五六户平房。那么,河道内的垃圾是这些平房住户倒入的吗?

  在这户平房内居住的是一对从外地来呼市打工的中年夫妇。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有往河槽内倒垃圾时,该户内的女主人随口承认。“我们确实倒过。”她告诉记者,她们所租住的平房是府兴营村村民的房子,每月房租300元,除此外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我们这片平房区一共只有一个垃圾点,离我们家比较远。况且,垃圾点周围淤泥堆积,走过去倒垃圾肯定满鞋沾泥。由于门口便是河槽,所以就把垃圾倒进河槽里了。”

  除了上述这户人家之外,居住在河槽旁的平房居民多数都有过往河槽内倒垃圾的经历。有人甚至放置几条木桩作为台阶,以方便倒垃圾。

  多次收取卫生费无果

  针对北郊公园河道垃圾堆积的情况,记者找到了府兴营村刘姓卫生干事。据其介绍,北郊公园河道北侧的平房确实属于府兴营村村民。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村民已搬进了全村的回迁房天府小区。现在这些平房都被村民租给了外地来的打工者,流动性强,村委会很难管理。

  为了改善这片平房区的卫生状况,村委会在该片区域的中心区设置了一个垃圾点,要求住户们将垃圾统一堆放在此处。“但是要求归要求,很少有人实施。”刘姓卫生干事告诉记者,村委会向每户住户收取每年60元的卫生费,用于该片平房区卫生清理。他们曾专门组织人员向住户们收取卫生费,但交费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没有经费,保洁员们的工资发不出来,也就导致了垃圾堆放点不能及时清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环卫局将进行彻底清理

  即将入冬,堆积的垃圾再不清理便要“入冻”。对此,新城区环卫局李副局长介绍,此前曾多次对北郊公园河道进行清理,但清理过后不久,附近住户又将垃圾倒入河道,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将尽快抽调人手对该河道进行一次彻底清理,但是清理一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何能约束住户们不再往河槽内倒垃圾才是最重要的。”李副局长表示,若想不让往河槽内倒垃圾的情况再次发生,必须由多部门联合商议,合理规划出该区域的垃圾倾倒区、倾倒规定以及后续垃圾清理转运的方案。(记者郭治华)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妇女的创业乐园
储存牧草好越冬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