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网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各地不宜急着推出高考改革方案
内蒙古新闻网  15-10-27 09:43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上周末,笔者在深圳参加了“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教育”研讨会。对于广东省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参加研讨会的中学校长表示,中学教育其实并没有准备好。与会校长们建议,改革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听取校长、老师、家长的意见,要避免高考改革政府热,学校“冷”被动参加的局面。

  令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多位中学校领导都对上海浙江两地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知道这两地在推进时,出现了比较多的现实问题,包括师资问题、课程安排问题、学生选课问题、家长和学生对待改革的态度问题,可是,这些学校却很难“先走一步”,按照国家高考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对目前的课程、教学进行调整,以应对即将推出的高考改革。甚至可以说,虽然学校都清楚,各地迟早要推出改革,可目前还多处在观望之中。

  这是不是学校没有紧迫感呢?非也!而是很多学校想做调整,却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比如,有学校领导说,深圳的很多学校已经“不差钱”,可是,学校的钱却用不出去,不是学校没有花钱的地方,而是政策不允许。按照深圳的教育投入,中学完全可以推进小班化教学,为即将到来的选课走班探索经验,但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班额有明确限定,不得低于班额规定。如果班额限定这么死,今后选课走班后,一门课只有几个学生选怎么办?

  再比如,按照新高考的要求,高中将增设课程,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但是,很多高中并不具备增设课程的条件。要增设课程,就要增加师资,而教师编制卡得很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办法,无非有二:一是聘请临聘教师解决上课问题,但这是违规的,深圳近年来这一问题很突出;二是将有的课程,实行“外包”方式,购买一些教育机构的优质课程(包括网络课程),为学生教育教学服务。这是中学教育的创新,不再封闭办学,然而,按照有关学校财务管理规定,中学是不能购买课程的,尤其不能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有任何合作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可是,政府部门管理学校的思路并没有变,采取的还是简单的计划模式,对学校实行计划、封闭管理。

  在推进一项改革之前,政府部门积极按照改革的要求,创造改革的条件,为改革的启动做好准备,这是顺利推进改革所必需的,不能在改革方案公布之后,才发现这有问题、那有问题,让改革推进阻力重重。

  首先,高考改革方案的制订,不能只是政府部门热,而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被排除在方案之外,方案制定者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了解推进方案可能面临的各方面问题。

  其次,高考改革决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也不是一个单项改革,这是系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制订高考改革方案时,是不是要通过人大立法程序——至少,应该有公开听取意见、把民意纳入决策的民主决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所有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都要参与到改革中来,系统梳理政府的规章、制度,有哪些和高考要求不配套,进而推进相关改革。

  总体看来,目前的教育管办评一体化,不适应高考改革,要求学校给学生选择权、实行多元评价、开放办学的新形势。

  高考改革要改,但不能随意改,设计方案时,考虑周到、成熟些,会避免后遗症。我国一些地方近年来推进的高考改革、中考改革,弄得学校、老师、家长怨声载道,这不是改革,而是折腾。

  笔者建议,根据国家高考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的“先行先试”要求,上海、浙江之外的所有省市,都应该在2017年等上海和浙江有第一届新高考学生后,才宜推出新的高考方案,在2017年之前这段时间,各地应该充分调研,且对沪浙的改革进行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基于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存在的问题,对国家方案进行修正,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高考方案,这样的改革,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改革的应有价值。(熊丙奇)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妇女的创业乐园
储存牧草好越冬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