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基层采访组记者赵立民云静报道
在自己住了60多年的土窑洞被推倒的一刹那,清水河县老牛湾镇单台子村村民刘增德说:“俺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今年72岁的刘增德1983年曾任单台子村村支书,一干就是20年,2003年卸任,虽然已经离任十多年,可村民们还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支书。
今年10月5日,对于刘增德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大早,村里的施工队便将推土机开到了他的三间土窑洞前。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声,土窑洞倾刻坍塌。站在窑洞外的老人心中思绪万千。
刘增德有7个孩子。“当初一家9口就挤在这三间土窑洞中。”刘增德回忆道,“过去砌窑洞的条件非常有限,家家都是土窑洞,特别低矮,到了冬天,当太阳一落山,窑洞里就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了,干点家务很不方便。窗户全是用木棱糊着纸,外面再用木条固定。窗棱烂了就四处找纸,糊一糊又过一年。由于土窑洞年久失修,近几年,窑洞顶上时不时往下‘流土’,坐在家里就落一身土。”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刘增德所在的村子今年开始施工,他家的土窑为危旧土窑,属于改造范围,按规定在原址折除,原址新建。
刘增德的旧土窑洞面积为57平方米,拆除后,政府为其提供了多种选择,可以选两间窑、三间窑、五间窑等,刘增德选了三间窑的标准,面积为63平方米。虽然新建的石窑面积差价需要村民自己承担,但加上拆除地窖和牲畜圈等的补偿款,刘增德几乎不用掏钱就可以搬进新石窑。
“您之前怎么就没想着换个新石窑住住?”
“说不想是假的,可这在我心里就是个梦。”面对记者的疑惑,刘增德坦言:“老伴6年前去世,3个孩子在清水河县城里上班,还有3个孩子在薛家湾工作生活,1个儿子在海拉尔安家。我一个老头哪有精力和能力换新窑住啊!”
刘增德曾算了笔账:他年收入仅有5000元左右,盖三间新石窑费用至少在10万元左右,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攒上18年才够。所以,换新石窑对于老人而言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现在,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刘增德目前暂住在儿子家,记者在其家里看到全家人以前的一张张合影,孩子们站在刘增德和老伴儿的周围,背景就是已经拆掉的旧土窑。
在村里走访时记者看到,施工队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加紧施工,部分新砌的窑洞已经初具规模。
想着明年即将盖好的新石窑,刘增德笑着对记者说:“等搬新家时,欢迎你们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