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天攻坚难,北场南场战犹酣
——中铁六局呼和铁建呼和枢纽项目部第一架子队施工纪实
“呼和站北场和南场改造是呼和站站场改造的重要部分,全部完成后呼和浩特火车站接发列车能力将大幅提升……”在中铁六局呼和铁建公司呼和枢纽项目部第一架子队场区门口,第一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关曙光摘下安全帽,黝黑略显疲惫的脸上带着儒雅的微笑介绍着架子队的施工情况。
2600名员工的期待,他们接下重任
呼和浩特火车站是呼铁局管内的客运一等站,肩负着服务各族旅客和展示内蒙古自治区靓丽形象的任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也日益提升,车站原有的设备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今的运输需求。2014年初,为了进一步释放呼和站枢纽能力,有效解决运量和运能矛盾,开通城际间动车组及今后开通呼和浩特至北京间高铁列车奠定硬件基础,呼和浩特火车站改造施工全面启动。此次改造,是呼和浩特火车站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呼和铁建公司呼和枢纽项目部第一架子队负责集包线K136+676.849~K144+550段,包含框构桥接长6座、涵洞接长9座、涵洞加固1座及呼和浩特站站场改造工程、包头车辆段呼和运用车间改造工程,新建铁路施工便线1.2km的施工任务。面对工期紧、干扰大、要求高、技术精的施工要求,项目部的领导干部和员工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心里早就憋足了劲,干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的窗口工程,就要把它干成品牌工程,这是公司2600名员工的期待。为此呼和铁建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军亲自挂率与项目部、架子队的班子成员和技术干部与呼铁局的相关领导、部门人员一道对呼和浩特站改造的施工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并最终确定采用本站过渡、轮换车场、分段实施的施工方案,为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69天北场的奋战,他们风雨共担
2014年3月开工,同年11月28日开通。短短的269天时间里,呼和枢纽项目部针对车站作业的特殊环境和既有线施工的实际难题,精心铺排、合力攻坚,细化施工方案,盯控关键环节,及时与呼铁局、车站等单位积极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问题。项目部第一架子队在施工中全面推行标准化作业,优化工艺流程,细化操作程序,严把材料关并进行合格性试验,注重各单位部门及各工种协调配合和衔接工作,现场24小时作业,确保了一个又一个节点工期的顺利完成。11月15日排水沟、路基工程全部完成;11月20日四站台土建、钢结构、铺装全部完成、北场铺轨完成;11月23日天桥、地道装修全部完成; 11月24日大机捣固完成;11月27日装修验交完成;11月28日零点,第一架子队的干部员工在刺骨的寒风中进行着呼和站北场线路拨接封锁任务,拔砟声、锯轨声、打眼声、大型机械轰鸣声和劳动的号子声响彻夜空。28日6时35分,随着K1956次列车平稳通过呼和浩特火车站北场,标志着历时6个多小时的呼和站北场拨接施工顺利完成,为通城际间动车组及开通呼和浩特至北京间高铁列车创造了条件。
成绩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奉献的工程人的身影。项目部副经理王昕生几乎天天在现场跟班作业,家就在呼和市里可他一个月也回不了家一次,爱人有时也会生气的对他说:“这个家对你来说真是可有可无啊”。一架子队队长裴贺的家在临河市,去年施工正忙的时候,他4岁的女儿患病辗转到准格尔和呼和治疗,裴贺一心扑在施工现场,顾不上孩子的病,后因孩子病情加重到北京医治时裴贺才请假给孩子看病。副队长张如坦天天如钉子般盯在现场指挥机械和人员作业,2014年5月由于天天在吵杂的环境中大声说话,最终引起咽喉疾病,可为了一个个节点工期,他生生忍受了10个月的病痛折磨,直到今年7月才去做的手术,可手术后仅在家休息了七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关曙光天天是白天跑现场,夜里编制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从爱人怀孕到女儿出生仅仅陪了爱人几天的时间。一个又一个感人置身的榜样带动着一架子队的全体员工完成了项目制定的各项工期节点确保了北场顺利开通。
254天南场的鏖战,他们铿锵依然
“把南场置于呼和浩特站站房与北场中间,为了不影响旅客正常出行和铁路局客运任务,架子队结合旅客进出站和现场施工把南场施工过渡分为三个阶段施工,四个步骤进行”。同时“为了确保场内道路畅通,旅客地道施工安排到了6月初施工,又因9月11日要开通呼和站三台五线,所以二站台必需开通,这也就意味着旅客地道在7月底必需完成,工期只有2个月,在2个月内要完成基坑挖方15000多方,基坑降水、电梯机坑施工及预埋件、天桥雨棚预埋件安放、防水、钢材560多吨、混凝土2500m2,难度可想而知”,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关曙光介绍说。
项目部和架子队班子成员、技术人员针对一个又一个问题,结合北场的施工经验,对每一步工序进行了前期策划,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对施工过程中有争议的地方提前和监理、甲方沟通,如坡道垫层施工由原设计倒三角改为平坡、梯道墙身一次浇注与其它部位连接处预留钢筋等等问题,为施工过程中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保证了工期节约了时间。最终于2015年6月至7月22日用时44天最终圆满完成旅客地道南场部分。
“当我们大家都认为呼和站南场的施工可以按部就班的顺利的往下施工的时候,不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关曙光继续说。呼和站在原有的I类变更后又增加了一个II类变更,同时地下地上出站厅施工需要排除电缆近200条,II类变更增加了呼伦路桥再次接长施工,东咽喉区线型进行了调整,使的施工进入了铁路线夹缝中间,难度之大,道路不通、临近既有线施工(两侧都有例车)等一系列问题。面对难题,项目部和架子队做到计划超前、预想到位,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强化过程控制,克服现场工作面狭小、施工现场自然条件差,封锁施工为夜间施工,安全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地下出站厅底板和墙身部分浇筑,东咽喉区有条不紊的正在进行。
II类变更需对呼伦贝尔北路框构中桥新旧桥之间既有部分切除5.05米后进行施工,施工难度大而且在桥底板下部有国防缆、给水管道、电力、电信等大小电缆40余条,各个都是施工雷区,大大制约了工期和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架子队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最终在2015年8月26日完成施工并开通全桥,用时34天,在安全、质量、工期上得到了业主和市政府的一致好评,并和项目部二架子队线路拨接一同受到甲方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截止目前,南站节点工期顺利完成:7月15日开通新建行包地道(暂用为出站通道)、拆除西侧平过道、拆除既有西天桥、拆除既有东天桥一二站台段、拆除既有旅客地道、拆除既有二站台及风雨棚;9月15日开通过渡东天桥,开通三台五线、新建二站台投入使用、拆除东侧平过道。
为了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一架子队的干部员工付出了太多太多。塞北的冬季寒冷异常,风雪交加中一架子队全体人员奋战在一线,对既有呼和站南场的站台、风雨棚、民意桥、和既有设备拆除,一直到农历腊月28架子队人员才回家过年,为了工期他们仅仅在家休息了11天,正月初十架子队员工又一个不少的回到工作岗位,在寒冷的雪地里放线、刨坑探电缆,技术人员的手冻裂了口子、管理人员的耳朵冻肿了他们全然不顾。在民意桥的施工中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昼夜施工,管理人员24小时全天候盯控在工地,高温后的午夜肆无忌惮的蚊虫疯狂地叮咬着旷野里紧张忙碌作业的人员,6月6日顺利按期完工并交付使用。呼伦北路公铁立交桥是呼和浩特市内重要交通要道,施工中,正值夏季“三伏”天,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克服雨季的干扰,他们昼夜施工,干部员工顶着37、8度的高温忘我工作,8月23日早6点完工顺利通车,按呼市政府2个月工期要求,提前31天完成。受到呼市政府、建委、市政管理局、交警支队以及呼铁局和周边市民的高度好评。路过的市民说“你们不愧是铁军!”
自去年3月开工到今年9月12日523个施工日,夜间封锁施工记录表显示封锁施工达124次,平均不到5天封锁一次,最长的封锁时间300分钟!这期间既有寒风凛冽、冰雪交加的冬日更有高温难耐暑热逼人的夏季。关外的呼和浩特早早的迎来了秋季,9月连日的秋雨使夜半时分更显冷意,可第一架子队的干部员工在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军、项目部经理闫长青的指挥下9月11日23点20分至9月12日4点20分对站内线路进行封锁对9道线路进行捣固,捣固完成后对路容路貌和站台限界等验收,验收完成后于12日18:00时开通9道。11道于次日同样进行站内线路进行封锁对11道线路进行捣固,路容路貌和站台限界等验,收验收完成后于13日18:00时开通。
“11月15日,最后一个节点工期(呼和站南场开通),标志着眼前这座拥有近百年站史的建筑经过了多次改造后,在中铁六局呼和铁建公司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于197万呼和浩特市人民面前,那时我们有信心请呼和浩特市的人民同期检阅呼和铁建公司的品牌工程!”呼和枢纽项目部第一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关曙光坚定地说。(通讯员: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