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元宝山区持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内蒙古新闻网  15-10-27 17:53 打印本页 来源: 赤峰日报  
 

  近年来,元宝山区围绕“五个好”目标,全面加强村干部特别是村书记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基层党组织的凝集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在村班子建设上,他们坚持“能人治村”选任导向,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普遍实行“两推一选”办法,落实“两联审”制度,扩大选人民主、提高选举公信度。尤其对薄弱村,提前对村内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六类能人”进行摸底,纳入农村人才库,采取“入库、选优、回请、按程序选任”办法,先后动员创业有成、有奉献精神的19名党员民营企业家回村任职,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目前,全区村党组织换届已全部完成,61个村已完成村委会换届工作。换届选出的344名“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28.8%、两委成员连选连任率80.2%。45名村书记、37名村主任连选连任,书记、主任“一肩挑”9人,新一届村干部的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了提高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他们把对村干部的培训纳入区镇村三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村书记、村主任示范培训班。立足于农村发展形势需要,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先后组织村干部300多人次到外地参观考察,选派24名村干部到浙江江山等村“对岗”挂职,在大连、苏州、焦作等地举办三期专题培训班。今年8月11日至13日,又围绕“规范、发展”主题,采取外请高校专家区内讲学、赴辽宁凌源等地实地观摩的方式,及时对村“两委”正职进行了初任能力培训。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村干部管理,明确将村干部“上管一级”纳入区委组织部管理,年底与镇街一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落实待遇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增强了村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解决村干部“干无保、进无路、退无享”问题,创新实行了村“两委”正职《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办法》,对连续任职五届或十五年的村正职,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标准,由区财政核发工资报酬并享受相应的医疗、养老待遇,制定了《离任村两委“正职”享受生活补贴待遇试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71名退职村干部,由区财政发放月保底500元的离任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上,他们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坚持发展党员“两推荐三票决四公示”工作法,按照党员“五带头”要求,分别设置学习、致富、守纪、维稳、文明五颗星,细化评比标准内容,通过民主评星、公开亮星、分类创星、规范用星,推动党员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目前,全区共评定“五星级”党员729名、党员示范户486户,各地结合“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党员服务网”等活动,积极抓好先进党员帮带发展、无职党员带头创业、贫困党员自强脱贫、老年党员发挥余热,有效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此外,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通过“三方共提——三步评议——三种认定——三类处理——三级报批”程序,共评定出农村不合格党员130多人,其中限期改正96人,劝退5人,除名36人,视情况分期分批给予了严肃处置,达到了处置少数人、教育多数人、纯洁党员队伍的目的。(记者冯启良)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挂国旗 迎国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妇女的创业乐园
储存牧草好越冬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