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驶在四子王旗大地,蓝天白云下,羊叫马嘶,牧歌飘扬。走近农区,一处处错落有致的村庄,绿树掩映,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边境大地;穿行牧区,一座座蒙元文化特色的现代砖瓦房,间隔闪现,如鲜艳的花朵点缀在茫茫草原。
“住的是砖瓦房,走的是水泥路,看病有卫生室,买东西有便民超市,如今村里并不比城里差。”大黑河乡大设进村张五娃向记者细数着村里发生的变化。
如今,变化的不仅是大设进村,大黑河乡也在变化,整个四子王旗乡村牧区都在发生着巨变。这变化得益于自治区实施的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也是各级干部真情包扶,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结果。
今年,是“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为了如期实现三年建设任务,四子王旗今年共投入资金4.5亿元,完成66个嘎查村的“十个全覆盖”建设任务,达到两年完成全旗嘎查村总数的87%。
干部包扶调动起群众积极性
“十个全覆盖”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如何按照自治区党委王君书记提出的“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的目标,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和决心。乌兰察布的实践证明,干部包扶无疑是一项符合实际、推动工作的有效举措。
今年年初开始,四子王旗的32名旗级领导、63个旗直部门、892名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嘎查村,与群众进行对接包扶,开展宣传动员,督导工程进度,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工程顺利开展。
“永纬哪去了?”“去城里了。”“小罗呀,你早早又来啦!”向单位领导汇报了一下近期包扶情况,旗环保局包扶干部罗晓就匆忙来到大黑河乡大设进村委会碱卜子自然村,一进村就直奔刚搬进新房的81岁老人李二毛家,亲切地边打招呼边走进老人家里。
罗晓今天来老人家除了看一看老人搬进新家还有什么困难,就是来督促老人尽快做好院落整治工作。
“你看这房亮堂堂的,住进来头一天都乐得睡不着觉。”李二毛老伴李三改高兴地说,幸福的笑容溢满脸庞。
然而,如今让老人高兴不已的幸福源头——“十个全覆盖”工程危房改造项目,当初老人却并不买账。在这之前,李二毛老两口住的是3间低矮破落的土坯房,一到夏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前年,老人站在凳子上堵房顶上流下的雨水,谁知没踩稳摔倒在地上,导致手腕处骨折。老人怕花钱,也怕给儿女添麻烦,就忍痛抗着,以致现在大拇指根部留下一个大豆般的疙瘩。
就因为怕花钱和给儿女添麻烦,两位老人拒绝进行危房改造。包扶干部罗晓和乡村干部多次做工作,老人就是不答应,说自己“老了,凑合几天就行了,不想麻烦啦”。几经劝说,了解到原因后,罗晓他们就分别做其儿女的工作:“老人受了一辈子苦,让老人好好享几天福……盖房子国家给补贴,自己出少部分,多好的政策呀”。干部们以情感人,儿女们很快就被感动了,主动帮着做老人工作,终于说服了老人。
像李二毛这样当初不愿进行危房改造的老人在农村牧区还真不少,也有的是因为家里经济较困难,暂时拿不出钱,还有的是供孩子上学,想缓几年再盖……
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进行危房改造,可村民们因为爱面子等原因又不想说出来,这让包扶干部困惑不解,大大增加了干部的工作难度,也考验着各级包扶干部的耐心和真心。
面对困难,面对疑惑,干部们没有后退,而是创新方式方法,劝说老人不行就对其儿女攻关,经济有困难的就想方设法帮助其找资金。
“办法总比困难多”。干部们放低姿态,扑下身子接地气,让他们更加了解了群众,也创造出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大家主动投资投劳,有效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干部包联工作,打通了干群“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村民吃竣工饭或是改善生活都会把包扶干部请上。
截至目前,该旗今年实施的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户户通广播电视、便民连锁超市等“十个全覆盖”工作已基本完工。其中实施危房改造6470户,安全饮水4185人,街巷硬化253公里,户户通广播电视500户,建设标准化卫生室23个、文化活动室47个、便民连锁超市8家。
整合资源有力推进“十个全覆盖”
这几天,大黑河乡土格木村委会苏计自然村的村民董建军忙着在他新居房前屋后整治土地,每当伸腰休息时,他总会望着眼前三间新房子,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他万万没想到,像他这样的“穷人”也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今年,苏计村被列为“十个全覆盖”的示范村。董建军那三间一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土坯房在规划内要拆掉。
“虽有政府补贴,但自己家没有几个存款,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没有钱,咋建房?”他辗转反侧,度日如年。无奈之下,他打起了退堂鼓,打算等几年供孩子念完书后再盖。
“和银行贷点款,村委会帮你担保,政府还给贴息。”村支书给他出主意。村支书的话让处在“绝望”中的董建军心中升起一丝希望,能贷到吗?董建军心里没底。没想到不长时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就拿回6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还享受到差别化政策倾斜:政府贴息,利率只有2.4%。就这样,在各级的支持下,董建军终于高高兴兴建起了新房子。
在四子王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像董建军这样拿不出钱盖房子的困难农牧民不在少数。年初,针对这些农牧民因将有限资金用于春耕生产等方面,危房改造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该旗及时协调金融机构,将金融扶贫贷款与危房改造同步实施,整村推进,财政筹措贴息贷款担保金2000万元,新增支农贷款2亿元,提高户均贷款额度,增加放贷指标,扩大放贷范围,有效地解决了群众自筹资金困难问题。截至9月,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近4.3亿元。
同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该旗还对主体完工、正在装修的农户每户兑现补贴1.35万元,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的资金困难问题。对无自筹能力的特困危房户,整合生态脆弱区移民、兴边富民等项目资金,给予其差别化补贴,保障了他们的住房安全。
如今,在金融扶贫、兴边富民等惠民政策下,因资金短缺的农牧民或无自筹能力的特困危房户,正在逐渐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金秋时节,走进大黑河乡土格木村委会苏计自然村,一条平坦整洁的通村路伸向村庄内部,道路两旁错落有致的砖瓦房掩映在绿树间,风一吹过,村前的向日葵掀起道道波浪,一派田园风光。
“‘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苏计村生活环境,而且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土格木村委会支书介绍,苏计自然村以种植业为主,在实施“十个全覆盖”过程中,针对该村8700多亩旱地的实际,各级干部经过积极争取,借助国土土地整理项目对这些旱地实施了膜下滴灌,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生产条件,增强了该村“造血功能”。
苏计村膜下滴灌的实施,只是四子王旗把产业开发与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促进产村整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产业是发展的核心、扶贫攻坚的根本、“三农”工作的基础。基于此种认识,四子王旗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在实施的嘎查村,统筹安排扶持农牧业产业发展项目,制定扶贫发展规划,让农牧民“留得住、有事干、能致富”,奠定了群众“奔小康”的基础,年内共种植马铃薯87万亩、葵花30亩,牧区新建棚圈706户、扶持肉羊养殖1000户,规模达到了30万只。
产业开发与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增强了农牧区的“造血功能”,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增强了农牧民在农牧区发展的信心,使他们归属感不断增强,建设家园、发展家园的愿望更加强烈,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热情。截至目前,共拆除危旧房屋4896间,新改建附房3105间、棚圈1667间、院墙248千米,并实施了村屯绿化工程,栽植金叶榆、旱柳等各类苗木3.1万株。(记者张晓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