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社会福利院护理部部长王晓艳
王晓艳1989年进入阿拉善盟社会福利院工作,在这25年的工作中,她始终把最甘甜的爱奉献给最需要的人们,以细雨润无声的行动默默地守候在每一个悲惨人生的背后,用自己最柔弱的身躯为他们支撑起最坚强的爱。
一件事上的用心
王晓艳刚来到福利院时,被分配到炊事员的岗位上。在这个岗位上有操不完的心,也有干不完的活,逢年过节还要坚守在岗位上为老人孩子做饭操忙。遇到老人、小孩生病,还要加做病号饭,按时回家更是遥不可及的事。但就是如此繁忙的岗位,王晓艳从没有叫过苦、叫过累,不仅尽心为院民做好饭,还耐心的听取老人们对饭菜的意见,不断改善伙食质量。她通过自学营养学和总结炊事经验,全面掌握了老人和婴幼儿的伙食营养搭配,成为了老人孤儿们的金牌厨师。一次,王晓艳因家中有事请假回老家,福利院安排其他们工作人员为老人、孩子做饭。可是不管炊事员加多少肉,饭菜有多少油水,老人、孩子们却还是食欲不振。后来才发现,原来王晓艳不仅加肉菜适量,还把老人孤儿的口味也记在了心上。从这也看出她不仅责任感强,更主要的是她对这些老人、孩子是真的用了心!
像亲人一样贴心
2001年,因工作需要,王晓艳从炊事员的岗位调整到服务岗位。在服务员的岗位上,王晓艳不仅要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和孩子,而且要面对老人和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性格。因为在这生活的老人和孤儿都有一段悲惨的经历,他们的心灵也会显得更加阴霾。为了让老人孩子们更好的接纳自己,王晓艳一有空就与老人们聊天、唠家常,从了解到开解,王晓艳从不因为得知了人家的伤痛而看不起他们,反而更加努力地在生活上予以照顾,使老人们从心底信任她、感谢她。老人贺素琴常年瘫痪在床,性格非常孤僻,给她翻身擦洗身子都会受到她的责骂,有时给她喂饭,稍有不顺意的地方她就会发怒把饭碗打在地上。可是王晓艳却从不介意老人对他的无名之火,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开导和始终如一的微笑暖语。别人问她为什么对这个老人这么好,她说:“每次当老人的饭盒被打到地上时,我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她不幸的一生和自我放弃的绝望,所以我必须要拉她一把。”真诚的付出得到的一定是真诚的回报,在王晓艳的耐心劝慰和热情服务下,老人与王晓艳的关系一天天的亲近起来,老人也再不会对人乱发脾气了。
爱的呵护
2004年,王晓艳被大家选为护理部长。面对岗位的变动,王晓艳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给自己压了更多的担子。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本地还是外地,只要老人、孩子生病了,她总是第一个去陪他们看病照顾他们。2012年7月,老人肖铜春眼睛逐渐失明,急需赶赴银川治疗。王晓艳接到电话后随便带上洗漱用品就跟车陪着肖大爷向银川出发。一路上老人因先天性晕车,过一会就要停车下来呕吐,加上老人眼睛看不清,不知道多少次吐在了王晓艳身上,但是王晓艳没有说过一句话,而且还不让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肖大爷。到了银川医院后,王晓艳楼上楼下的为老人挂号、交费、化验、就诊,像亲生女儿一样扶上扶下,一步一个叮嘱,生怕老人会摔着碰着。老人平时已经习以为常,但周围的人却啧啧称赞,夸奖老人有一个好闺女。直到老人说出“真相”,大家才明白这是一个温馨的“误会”。
她是孤儿的母亲
王晓艳不仅认真负责、团结同志、甘于奉献,而且还拥有一颗母亲的心。福利院里的孤儿很多,但是因为他们被母亲抛弃,所以他们比一般小孩更需要母爱。为了填补孤儿心中母亲的空白,王晓艳主动承担起这些孤儿的母亲职责。东东、妞妞是2009年先后送进福利院的弃婴,东东送来时高烧不退,妞妞唇颚裂严重,看着两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大家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即便如此,王晓艳日夜陪护在高烧昏迷的东东身边,硬是在死亡边缘救回了东东的生命。2009年至2013年10月,妞妞四次到银川做手术,王晓艳四次日夜陪护。除了知情的医生、护士被王晓艳的行为感动,其他同病房的病友们都以为王晓艳就是妞妞的妈妈。在这些无数个陪伴和习惯中长大的东东、妞妞,至今都会只对别人说他们只有一个妈妈,那就是王妈妈。长期与孩子相伴的工作中,最让王晓艳为难的就是下班。每天当她下班时,她就会听到东东、妞妞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们哭着说:“王妈妈你不要走。”面对一次次分离,东东甚至说出一个四岁小孩不该有的话语:“等我长大了我要给王妈妈买房子、做饭吃!”而这一句话中又包含了多少母子之情呢?
有人问王晓艳为什么老人和孩子们对她这么亲时,她总说是老人和孩子们喜欢她。但大家都知道,没有她一点一滴的付出,就不会换回老人和孩子们的爱戴。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爱心因行动而感动,感动因时间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