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一大早,海勃湾区新地村卫生室迎来了就诊的居民马云飞。
“你的血压血糖都正常,要注意保持,少吃油腻食物和盐,多运动。”村医白雪美一边为他做检查,一边嘱咐道。
得知自己的指标正常,马云飞很高兴:“年纪大了,容易得‘三高’,我就隔三差五来卫生室做个检查,有毛病能及时发现,再问问医生怎么预防。
居民在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卫生院检查身体。
现在条件好了,住在农区不仅看病方便,还懂得保健了。”说起农区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来就诊的居民们都深有感触,大家七嘴八舌地给记者介绍起来:“以前的村卫生室离我们住的地方远,步行得二三十分钟。”“条件也不太好,哪像这新卫生室,窗明几净,设备齐全,输液、买药、体检都有专门的房间,就像个现代化的小医院。”“我有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以前都得去市区的医院买,现在村卫生室里就有,药费还能报销60%,方便又便宜。”……“新地村卫生室与村委会合建,就在村子中心,面积有140平方米,检查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室4室独立,配备了130多种基本药物,基本诊疗设备齐全,还完成了信息化建设。
我们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及门诊统筹,可以为农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11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白雪美把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好”一一道来。
在乌海市,随着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推进,农区居民都能享受到像新地村居民一样的医疗卫生服务。
渡口村卫生室
乌海市于2014年开始全面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全市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乌达区涉农社区泽园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乌兰淖尔镇卫生院承担,经改造已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为了扎实有效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依照标准,乌海市印发了《乌海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和《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的通知》,设计了乌海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外观效果图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布局平面图,制定了《验收标准》。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乌海市的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所有村卫生室面积均达到60平方米以上,检查室、治疗室和药房三室独立,必备基本设备一应俱全,还设有卫生厕所、密闭的医疗垃圾临时存放设施。所有村卫生室均达到标识标牌统一化、基础设施标准化、规章制度统一化、诊疗操作规范化。
新地村村医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
此外,乌海市还完成了覆盖市、区、镇、村四级的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村卫生室内配置了台式电脑、激光打印机、平板电脑、无线路由器等一整套信息化设备。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覆盖所有村卫生室,门诊、报销、结算等全部医疗行为均实现信息化。为方便村医日常开展入户建立健康档案、体检和慢病随访,乌海市还为村医配备了全科医生出诊箱和拥有移动医疗系统的平板电脑。全科医生出诊箱可以做心电图、尿常规、血压、血氧、体温、脉搏、血糖等检查,在居民家中就可以做较为全面的体检。平板电脑则能与村卫生室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在线同步和上传。
农区医疗信息化使村医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医白晓梅说:“以前我给农区居民建立或更新健康档案,必须花一个多小时到巴音陶亥镇卫生院才能把信息录入到基层卫生信息系统中。卫生信息网络覆盖到村里后,我在村卫生室几分钟就能完成这些工作。”标准化村卫生室让农区居民不再为看病难、买药贵而发愁,不断延伸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的服务能力更让居民欣喜不已。
团结新村卫生室设有中药房。
“现在不仅小病不用出村,还有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呢。”海南区渡口村居民高二林说。高二林所说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是乌海市2014年6月在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推行的家庭责任医生契约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把患有慢性病、孤寡、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列为主要签约人群,为建立了契约服务关系的居民除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外,还提供协助转诊、康复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
从预防保健到诊疗救治,从慢病管理、老年人免费体检等11项免费基本公共服务到送上家门的家庭医生契约服务,如今的农区医疗卫生服务不仅能满足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而且正不断向连续化、精细化、个性化发展,为守护农区居民生命健康筑起了第一道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