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呼和浩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新声音】从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内蒙古新闻网  15-10-29 12:04 打印本页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近日,关于某网站电子邮箱用户数据库疑似遭泄露的消息,在网上引起波澜。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被曝出存在实名认证漏洞,存在客户信息泄露、账户被盗刷等问题。

  看病后,马上就能接到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推销电话;购车购房后,保险公司很快就跟消费者取得联系;生完宝宝,推销奶粉、婴儿服务的电话、邮件络绎不绝……这些常见现象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消费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泄露了,而且其中一部分是由网络平台或安装在手机、PC端的其他软件主动捕捉个人信息造成的,提取挖掘后又与相关企业共享了这些信息。

  企业通过大数据精准预测消费者行为,确实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提高服务水平,商业价值可观,但若超范围使用,则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为此,相关部门应从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公益救助4个方面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的篱笆。

  具体来说,在立法环节,应出台规范的消费者授权个人信息使用条款,网络企业应严格依照授权要求开展数据挖掘分析,不得以任何方式在未经消费者许可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同时,还应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处罚方式,形成强有力震慑。在行政执法环节,应明确公安机关、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在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上的职责分工,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重点监管,严格依法依规处置侵权案件。在司法和公益救助方面,不妨考虑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在各地设立消费者就个人信息泄露起诉相关企业的救助基金,鼓励消费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