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指纹膜”,搜出179000个相关结果。记者看到,“彻底击败指纹考勤机、轻松找同事代打卡”等字样成为不少商家宣传的标语;一家出售指纹膜的网店还发布“公告”指出:指纹膜通过率极高,只适用于日常考勤应急,禁止用作考试作弊、过海关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违者后果自负。”随后记者又相继打开了多个网站发现,出售指纹膜的网店宣传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打着“百分百通过考勤机”的口号;而根据使用材质的不同,指纹膜价格从十多元到数百元不等。
市民褚宝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单位确实有同事购买指纹膜,应付考勤机,但我不敢用,因为手机、电脑、家里的防盗门都使用了指纹锁,如果指纹膜不小心被偷了或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想想都后怕。”
网上销售指纹膜制作材料的行为是否合法,购买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内蒙古文盛律师事务所苗荣盛律师表示,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指纹膜的制作材料并不属于违规违禁物品,就销售行为而言,并不存在法律所禁止的情况。而对购买人而言,是否违法以及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也得通过购买人如何使用指纹膜来区别对待。如果使用指纹膜代打考勤,属于欺骗性旷工,违反了《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照《劳动法》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如果利用指纹膜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触犯了相关法律,将接受法律的惩处。而一旦个人弄丢了自己的指纹膜,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则需要个人来承担。
乌兰察布东路派出所胡警官提醒市民:每个公民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被看作是个人的“流动印章”,它属于个人的重要数据信息,在法律上有着重大效力。当今,指纹识别技术不仅仅用于考勤,还用于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指纹门锁等领域。因此,一旦个人的指纹信息外泄、丢失,当事人不但个人财产和隐私面临严重威胁,如果不法分子获取当事人的指纹信息用于非法行为,当事人很可能因此被列为犯罪嫌疑对象,这不仅会延长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时间,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还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记者张艳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