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锡林浩特市交通局局长门景岳就驱车从市区驶往20多公里以外的巴彦锡勒分场。从“十个全覆盖”工作启动以来,身为“第一书记”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分场走一走转一转。“天气马上要转冷了,工程到了收尾阶段,事儿比较多,每天不下去看看不放心,宝力德家的外墙保温这几天交工,得去看看。正好还给赵立文找了个保安的活儿,问问他乐不乐意干,小伙子太内向,还得做思想工作让他出来干点啥,老靠低保生活也不是个事呀。”这几天是“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的关键时期,门景岳的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跟着太阳走。
自“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锡林浩特市78名“第一书记”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党建工作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基层建设服务员、制度建设督导员的作用,深入基层与牧民群众同劳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十个全覆盖”工程真正变成了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乡风改变工程和亮丽乡村工程,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走进贝力克牧场都兰敖包分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漂亮的房屋错落有致,新颖活泼的文化墙引人入胜,分场有了信息化办事服务大厅,便民连锁超市、文化休闲广场、卫生室、幼儿园也一应俱全,实在难以与两年前脏乱差的景象联系起来。“在规划‘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时,贝力克牧场按照‘保持牧区风貌、保留乡情乡愁’的原则,统筹考虑民俗文化、地缘特点、旅游资源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对分场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因地制宜、一分场一特色。”谈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来自市卫计局的“第一书记”钢呼雅嘎思路清晰。
都兰敖包分场的巨大变化,倾注了钢呼雅嘎的心血。有的牧民对“十个全覆盖”工程不理解,他不厌其烦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有的牧民盖房子缺资金,他跑民政、跑银行帮助协调资金。有的牧民致富无门,他引导和扶持牧民依托牧场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办“牧民之家”旅游点。打开钢呼雅嘎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整个分场每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十个全覆盖”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资金明细、“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等。钢呼雅嘎经常说,既然担任了“第一书记”,就要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干点实事。今年以来,钢呼雅嘎帮助分场和牧民争取到危房改造、街巷硬化、“美丽乡村”建设、饮水安全等项目资金100余万元。
在宝力根苏木巴彦淖尔嘎查提起“第一书记”、市环保局党支部书记李星,牧民都忍不住想说两句。“李书记常来我们嘎查,盖房子建棚圈他都征求我们意见,让我们咋结实咋盖。李书记对我们嘎查这么上心,现在我们信心十足,争取超过别的嘎查!”朝克图感慨地说。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期间,李星领着嘎查干部挨家挨户地填写“十个全覆盖”牧民家庭档案,做牧民的思想工作,动员牧民新建或修缮房屋,粉刷院墙,联系相关部门解决牧民饮水井、卫星接收设备、文化活动室器材配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巴彦淖尔嘎查445平方公里只有108户牧民,由于地广人稀,距离电源点又远,仍有几户牧民没有通上长电。在走访牧户过程中有牧户提出通长电的要求,李星把这件事记在心上,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并多方争取资金支持,终于为29户牧民通上了长电。
躬身为民,不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第一书记”助力“十个全覆盖”工程,为群众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在他们的推动下,截至目前,锡林浩特市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已经实施危房改造885户,街巷硬化完成223公里,新建水源井280眼,续建幼儿园5处,新建幼儿园3处,改建标准化卫生室8所、文化活动室10所,新建便民连锁超市12所。牧民们如今这么形容他们现在的生活:住上敞亮房,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广电有节目。活动有场所,户户通上电。校舍保安全,看病很方便。购物家门前,老来有保险。(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