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快递寄件人再也不能“隐身”了
 

  原标题:快递寄件人再也不能“隐身”了

  快递员正在核实寄件人身份证信息。

 取件人必须持身份证才能拿到快递。

   快递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邮件、快件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并“落实寄运物品先验视后封箱、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邮件快件X光机安检制度”。消息一出,老百姓的各种担忧随之而来:“物品涉及个人隐私,难道也要一件一件地验视吗?”“如果快递员倒卖个人信息怎么办?”一些人对“快递实名制”持抵触心理,担心隐私被偷窥和信息被泄露。

  那么,快递“实名制”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申通快递业务员小王说:“其实,快递‘实名制’在某些地方早就执行了,但并没有这次公布得这么详细。最近,我已经按照领导要求,在市民邮寄包裹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将身份证号、运单号、手机号作为市民的基本信息进行认证核实。”小王听说过更方便的实名登记办法,有其他省市邮政管理局出了一个实名登记安监系统,业务员手机安装APP,用这个扫描身份证,15秒后,存在上面的信息自动消除,信息会直接传到公安部门和邮政部门。“但像X光机安检制度、持身份证取件,具体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X光机并不是每个收发点都有,很多市民也并不知道这个新规定,取件的时候还是沿用之前的方式,几乎没有市民能够主动携带身份证前来取件。”

  圆通快递业务员小白称,原先收一个包裹,只要寄件人填单,快递员查看寄件物品后,就可以把快件拿走。9月份以来,快递业明显加强了管理,快递员的工作量也大幅增加,在和寄件人沟通上要多花费不少时间。“不论是平时还是忙时,我们要求包裹必须开箱验视,如果寄送物品是粉末,会婉拒不收。”他说。

  在包头市民族西路顺丰快递分站点,一位负责人透露,他们目前已经要求市民在收寄包裹时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并现场进行开箱验视,但在取件时,如果不是贵重物品,一般持单号便可取走;若是特殊或贵重物品,就必须持本人身份证件方可取件。目前顺丰快递的大部分转运中心都配置了X光机安检机器,部分小型分站点还未完全覆盖,但在装车配送之前,会进行最后一道安检工序。

  新规定就要实施了,多数市民担心信息会被泄露。

  “就算是寄快递时出示一下身份证,那怎么证明我出示了身份证呢,难道还要让快递员用手机拍照取证吗?这会不会又是一个无法推行的规定?”“我不在家,把东西寄到亲戚或朋友家,是不是还无法取件了?”“我的个人信息都在包裹上了,谁来保障我的个人信息安全?”市民们提出这样的质疑。

  从事快递5年之久的申通快递员小张说:“很多寄件人不愿意在快递单上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通常都会随便编一个名字。类似‘乔峰’‘黄蓉’等。一旦新规定严格执行起来,寄件人再也不能‘隐身’了。”

  市民关先生称,自己寄快递一直用“张强”的化名,好几次就接到找“张强”的电话,这说明寄快递的确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如果收寄物品要求实名制,势必将泄露更多的个人隐私,如果以后姓名、电话号码甚至家庭地址都要实名,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盗开信用卡,或者办假身份作案,这个风险谁来担当?

  据一位多年从事快递的业内人士分析,快递实名制的做法对清理整顿危爆品意义不大,与手机号码实名制无法解决电信诈骗的情况类似。他表示,实名登记、X光机安检等要求对于快递公司设备和人力上的压力很大,尤其是民营快递,设备上加大投入和人力成本的增加势必会造成快递价格上涨,这涨起来的部分,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贾婷婷)(图片均由本报记者达古拉摄)

   新闻背景

  今年10月22日到明年3月底,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安监总局等15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危爆物品、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作为专项行动的一部分,在快递物流行业,寄运物品“先验视后封箱”、寄递物流活动“实名登记”、邮件快件X光机安检制度等,将被推动落实。

[责任编辑 李珍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电供暖
胡杨秋色
蒙古国商品在首届...
聚焦首届中蒙博览会
秋意浓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探秘大自然
醉美深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